邊緣人看過來!地震警報慢半拍 氣象署揭「盲區」真相

氣象署表示,地震搖到一半才收到警報,其實不是國家級邊緣人,而可能是太靠近震央中心成為「盲區」所致。(示意圖,photoAC)
氣象署表示,地震搖到一半才收到警報,其實不是國家級邊緣人,而可能是太靠近震央中心成為「盲區」所致。(示意圖,photoAC)

地震搖到一半才收到警報,這樣算是國家級邊緣人嗎?中央氣象署解釋,這種現象有可能不是邊緣,而是太靠近震央中心,因為系統運算需要時間,靠近震央的地區來不及在地震波到達之前收到預警通知,成為「盲區」。

臉書粉專「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今(14日)發文表示,只有地震的「預估」規模 5.0 以上才會發布PWS地震預警,而我們所在區域「預估」震度達到4級以上才會收到。但是有一種情況,明明震度高於4級,國家級警報卻遲到了,已經震到一半、甚至震完了,細胞廣播才嗶嗶作響,這可能是因為所在區域正好位於地震盲區中。

氣象署說明,地震預警的原理是在地震發生後數秒內,分析速度快、破壞力小的P波,預估地震的震源位置深度、強度,並推估各地區的震度與震波抵達時間,爭取在破壞性大的S波抵達之前,對可能發生災損的區域發布警示。因為系統運算需要時間,靠近震央的地區來不及在地震波到達之前收到預警通知,成為「盲區」。

氣象署指出,「盲區」是強震即時警報無法避免的科學限制,但靠近震央的區域偏偏是震度最強、災害最嚴重的區域,因此將地震速報盲區最小化,是地震預警技術突破的目標。為此氣象署在全台設置了強震即時觀測站,並改善震源資訊解算模組。2020年4月起,地震預警發布時間已縮短到10秒內,地震盲區也縮小到震央30公里內。目前也正在推動都會區預警精進計畫,將盲區縮小至25公里內,地震預警發布時間階段性地縮短到7秒內,期望不斷精進技術,為民眾爭取更多避難反應時間。

氣象署提醒,當民眾聽到警報聲,記得立刻「趴下、掩護、穩住」在原地避難,千萬不要等到地震過來才反應。

更多鏡週刊報導
碰門把被電好痛!4撇步防靜電 碰金屬前先摸這
直擊丹丹漢堡「1個人都沒有」 歐陽靖點4樣結帳金額驚呆
收3萬「劇組假屍體」亂丟三峽溪床 新北環保局:最高可罰1500萬

◤家裡都該備一個防災地震包◢
地震避難包、急救包、防災糧食一次備足!
預防地震 免打孔櫥櫃安全固定器
防傾斜防倒 推薦家具安全櫃
關鍵時刻的防災自救備品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