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中程飛彈條約》:美國新武器加入印太布局,有助嚇阻中共犯台?

根據《紐約時報》3日報導,自2019年退出與俄羅斯的《中程飛彈條約》以來,美國得以在亞洲各地開發、部署大量小型移動發射裝置,用於先前被禁止的飛彈類型。這些武器現在被視為阻止中國入侵台灣的關鍵因素。在4月份美國與菲律賓的軍事演習中,美國陸軍首次進駐第一島鏈的新型飛彈發射裝置「堤豐」(Typhon,又譯「泰風」)就是一例。

華盛頓和馬尼拉若同意在第一島鏈部署進攻性武器,這些基地將成為美國戰機和先進移動飛彈發射器的據點。這意味著,若發生衝突,美國在這些島嶼上的軍事資源可有效阻止中國軍艦。

「堤豐」中程飛彈發射系統可搭載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射程約2500公里)等飛彈。美國陸軍指出,「堤豐」所發射的飛彈射程不僅涵蓋台灣海峽與呂宋海峽,甚至包括中國沿岸城市與南海多個解放軍基地,部署目的是為了提高菲律賓的海上防禦能力、加強美菲聯盟內部的協調與戰備狀態,也為陸戰隊和海軍等其他軍種提供火力支援。

<cite>美軍6日晚間從地中海發射59枚「戰斧」巡弋飛彈,突襲敘利亞中部一座空軍基地。(美聯社)</cite>
美軍6日晚間從地中海發射59枚「戰斧」巡弋飛彈,突襲敘利亞中部一座空軍基地。(美聯社)

退出《中程飛彈條約》 重新塑造抗中戰略

「堤豐」可隱藏多達4枚飛彈,具有可以移動,重新隱蔽、裝填和再次發射飛彈的優勢,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設計,採用美國海軍MK-41垂直發射系統,加以修改後用於陸基作戰。5年前,基於《中程飛彈條約》(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的軍備限制,美國是無法利用這類裝備的。

美國與蘇聯於1988年生效的《中程飛彈條約》,規定美蘇雙方銷毀全部陸地發射(陸基)的短程飛彈(射程500至1000公里)、中程飛彈(射程1000至5500公里)及其發射裝置與輔助設施,且不得再生產或試驗,兩國並擁有相互實地查核的權利。

2019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退出該條約,開始研發中短程飛彈。退出的部分原因是不滿俄羅斯一直在進行飛彈試驗,違反《中程飛彈條約》。不過美國官員表示,中國不斷研發、擴充飛彈武器庫也是川普政府決定退出的原因之一。

中國並非《中程飛彈條約》的締約國。當時,川普表示:「我們必須部署這些武器,除非俄羅斯、中國還有其他國家都一起坐下來說,我們都不能發展這種武器。如果俄羅斯在研發,中國在研發,而我們在遵守條約,這是不可接受的。」

<cite>1987年,美國總統雷根與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簽署《中程飛彈條約》成為冷戰和解里程碑。(AP)</cite>
1987年,美國總統雷根與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簽署《中程飛彈條約》成為冷戰和解里程碑。(AP)

《紐約時報》(NYT)指出,川普政府這一決定使五角大廈能夠擺脫軍備限制,製造用於準備保衛台灣免受中國入侵的武器。與此同時,美國海軍陸戰隊對現代戰爭的軍事部署提出新的建議,包含應淘汰某些笨重的武器,如155公釐榴彈砲及戰車,認為這些武器在對抗太平洋區域的中國軍隊方面沒什麼用處,應用較輕型、更靈活的武器來替代,例如陸基車載反艦飛彈。

五角大廈當時尚未擁有陸基反艦武器,而其他國家的軍隊已經擁有。2022年4月,烏克蘭地面部隊使用類似武器並傳捷報,給了美國一些啟示。據報導,烏克蘭軍隊成功使用2枚國產陸基型海王星(Neptune)反艦飛彈,將俄羅斯的「莫斯科號」(Moskva)巡洋艦擊沉於黑海中。

然而,一些退役將領公開批評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新戰略。他們認為,忽略傳統武器並放棄戰車和部分重型火砲將使海軍陸戰隊在其他重大衝突中毫無準備。在2022年12月的一場會議上,時任海軍陸戰隊司令伯傑(David H Berger)坦承受到前同僚的批評,但表示其決定是基於退休人員無法獲得的情報報告。

<cite>美國總統川普退出《中程飛彈條約》。(AP)</cite>
美國總統川普退出《中程飛彈條約》。(AP)

美國新武器如何影響台海局勢?

美國當局相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計劃通過外交手段或武力實現對台灣的統一企圖。而俄軍萬噸巨艦「莫斯科號」被2枚陸基反艦飛彈擊沉,指向了一種可能阻止北京採取軍事行動的嚇阻方式──中國政府可能會擔心類似攻擊發生在其軍艦上,進而重新考慮其對台灣的軍事行動。

美國軍事將領認為,要嚇阻中國並不需要動用新型的「戰斧」飛彈,也不需要類似烏克蘭的「海王星」飛彈那樣的武器。相反,他們認為,更小型的飛彈來摧毀中國的護衛艦、驅逐艦及登陸艦艇就足夠了。這是因為只有當習近平相信能在美國軍隊有效干預前實現「較低傷亡和損害」的入侵計劃,他才會嘗試入侵台灣。

美國選擇使用新型的「標準六型」飛彈來執行這項任務。這款飛彈的彈頭大小約為海王星飛彈的一半,有能力避開中國軍艦的防禦系統。當這枚飛彈擊中目標時,船體將起火燃燒,迫使解放軍放棄入侵台灣的計劃,轉而求生。這種讓中國兩棲艦隊在橫渡台海時起火的做法,不僅有助於保護台灣,還可能削弱習近平在共產黨內部的權力控制。

<cite>烏克蘭的海王星反艦飛彈。(烏克蘭國防部)</cite>
烏克蘭的海王星反艦飛彈。(烏克蘭國防部)

應對中國飛彈威脅的美方盟友戰略部署

在沒有《中程飛彈條約》的限制下,五角大廈開始對現有資產進行試驗,將裝載戰斧和「標準六型」(SM-6,射程約450公里)的飛彈發射箱設於小型卡車上,並隱藏在貨櫃中。

如果與中國發生敵對行動,菲律賓可以援引美菲聯防條約,邀請美國部隊部署移動式飛彈發射器到菲律賓軍事基地(菲國有9座基地允許美軍進駐)。其中一些合作基地集中在呂宋島上,「標準六型」飛彈可以威脅到台菲之間呂宋海峽水道中的中國船隻。

去年,在面向南海的巴拉望省南端巴拉巴克島(Balabac Island)新增一處美軍獲准進入的菲律賓基地,如果在那裡部署「標準六型」飛彈,可以打擊中國在南沙群島的軍事化島礁。

<cite>2023年4月26日,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在「肩並肩」美菲聯合軍演期間登上海馬斯系統。(美聯社)</cite>
2023年4月26日,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在「肩並肩」美菲聯合軍演期間登上海馬斯系統。(美聯社)

另外,在去年8月,美日在大衛營(Camp David)簽署了新的安全協議,為台灣戰時防禦提供第三個戰略地點,也就是日本琉球群島的軍事基地。例如,從距離台灣僅約108公里的與那國島發射「標準六型」飛彈,就能打擊台灣周邊的任何目標,同時也威脅到中國本土的基地。

中國軍方聲稱他們的飛彈可以擊沉派往台灣防衛的美國航母,但現在美國與印太地區盟友利用藏在距離中國本土不到1600公里小島上的「堤豐」和射程更遠的「戰斧」飛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中國的飛彈優勢。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