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腳走路「接地氣」活化大腦,做到3件事才能練對腳力不受傷


你有嘗試過赤腳走路嗎?因為能夠刺激腳底很多穴位,幫助通暢氣血、活化大腦,赤腳走路在世界各地都引發討論,然而,赤腳走路也沒有想像中這麼簡單,醫師提醒,若是沒有做好事前準備,或者是過於心急,原本能夠促進健康的活動反而會讓人受傷。

使用肌肉不同 突然赤腳走路容易受傷

「『赤腳走路』就是所謂『earthing』,通常指讓腳底直接接觸地面,並且讓彎曲的足弓直接踩在地面,而不是完全平坦的鞋底。」韓國家醫科醫師安英宇(안영우,音譯)解釋,和穿著鞋子比起來,光腳走路時會更傾向同時讓腳尖與腳跟觸碰到地面,而不是單純先讓腳跟落地,這樣的過程會使用到身體更多的肌肉,包含膝蓋、腰部、肩膀與顎關節等,其實都會因為走路方式改變而受到影響。

以拇指外翻症舉例,赤腳走路由於會使用到更多平常不會用到的肌肉,也就更容易壓迫到神經、造成不適,導致症狀加劇。另外,安醫師補充,有些人會過於心急,嘗試太快的速度或太大的步幅,甚至是赤腳走路時間太長,這些也都會增加受傷的機率。

安醫師提醒,想嘗試赤腳走路初學者可以30分內為原則,如果腳踝腫起、疼痛,或腳掌前端疼痛、發熱,甚至隔天也沒有好轉,或者連腰部、膝蓋都開始痛的話,就應該要懷疑是赤腳走路惹禍。「除了應該要與醫師討論,在赤腳走路的同時也應該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速度與距離。」

訓練腳力、預防受傷 醫師提醒這幾點要注意

此外,韓國仁濟大學家醫科教授金奎男(김규남,音譯)、韓國仁荷大學家醫科教授金範秀(김범수,音譯)、首爾大學家醫科教授朴敏萱(박민선,音譯) 等專家則建議,在正式開始赤腳走路前,最好先做好以下幾件事:

  1. 選擇安全的道路,尤其應該避免野外、人少及無法看清楚路況的路徑,降低受傷的風險,也避免過程中出現傷口或接觸到泥土、動物排泄物等物質導致感染。

  2. 進行前確實伸展,結束後注意清潔。

  3. 容易跌倒受傷的年長者或無法單腳站立、肌力偏弱的民眾,以及末梢神經機能低下如糖尿病患者,建議在家中進行就好。

對於不知道該如何伸展的民眾,金教授建議可以直接將手指嵌入腳趾尖握住,接著慢慢的繞圓圈轉動,讓緊繃的肌肉能夠稍微伸展開,接著一手放在腳跟上方往下壓、一手貼著腳掌下方往上拉,在這樣的狀態下放開原本在腳跟的手,用手指按壓腳掌。

腳掌肌力比較差的民眾,金教授則建議可以訓練腳趾做「剪刀、石頭、布」,如果有同伴還可以一起用腳猜拳,如此一來就能達到訓練的效果:「對於抓地能力比較差的民眾,則可以在墊子上嘗試單腳站立,並盡量拉長持續的時間,進而達到避免因為抓地力不足,導致跌倒受傷的情況。」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赤腳走路「接地氣」活化大腦,做到3件事才能練對腳力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