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全新 Nothing Ear 外觀不變、音色提升;Nothing Ear (a) 再次震撼平價耳機市場

升級、新入坑,各有選擇。

評測|全新 Nothing Ear 外觀不變、音色提升;Nothing Ear (a) 再次震撼平價耳機市場
評測|全新 Nothing Ear 外觀不變、音色提升;Nothing Ear (a) 再次震撼平價耳機市場

Nothing 品牌的旗艦產品 – 真無線耳機 Ear 已經進入第三個迭代,在 Ear (1)、Ear (2) 之後,你以為按順序的叫 Ear (3) 嗎?並沒有,他們突然又更換命名規則的只叫作 Nothing Ear,同步又帶來平價版本的 Ear (a)。很妙的是兩款新品本體外觀幾乎一樣,但定價上卻有足足三分一的差距。到底這兩款全新的 Nothing Ear 和 Nothing Ear (a) 真無線耳機音色如何、功能差在哪?要怎選?以下就為大家統一分析吧。

👉 Nothing Ear、Ear (a) 齊登場,後者給品牌的黑白基調帶來一抹鮮亮的黃色

評測|全新 Nothing Ear 外觀不變、音色提升;Nothing Ear (a) 再次震撼平價耳機市場
評測|全新 Nothing Ear 外觀不變、音色提升;Nothing Ear (a) 再次震撼平價耳機市場

Nothing Ear 和 Ear (a) 耳機本體外觀幾乎一樣,都有著那極高辨識度的透明長方形桿子,特別是小編借測的還是白色和黑色版本,乍看之下還真難分辨型號。不過如果你是喜歡繽紛色彩,Ear (a) 雖是平價版本,卻獨有鮮黃配色可以選擇,官方說法是這屬三原色之一,是與黑白一樣純綷的色彩。

Nothing Ear (a) 的充電盒也不太一樣,是個有如泡殼吸塑般的設計,有種像設計師玩具般的玩味感覺,也能與 Ear 沿用的方型盒子設計帶來明顯對比。比較可惜就是 Ear (a) 充電盒的最上方被預貼了一張保護貼,稍稍破壞了美感。而且在官方圖片裡的黃色 Ear (a) 在充電盒上的樣子更有點像蛋黃哥,有點可愛,顯而是針對 Gen Z 而來的策略,只是這回未能借得實機,或許大家有機會就到零售店看看吧。

回到硬體設計上,Nothing Ear 和 Ear (a) 還是有些差異,除了說在桿子上寫有各自的名字之外,Ear 會繼承前代一樣在外飾版上有防風噪麥克風的開孔,Ear (a) 則沒有這部分,以色塊替代了。

評測|全新 Nothing Ear 外觀不變、音色提升;Nothing Ear (a) 再次震撼平價耳機市場
評測|全新 Nothing Ear 外觀不變、音色提升;Nothing Ear (a) 再次震撼平價耳機市場

還有一個大家可能沒有特別注意的地方,就是 Nothing Ear 和 Ear (a) 隨盒附送的 USB-C 充電線變成沉悶無聊的塑料款,前代那精緻的半透明包塑編織線絕版了嗎?還是為了進一步減少碳足印呢?不曉得。

評測|全新 Nothing Ear 外觀不變、音色提升;Nothing Ear (a) 再次震撼平價耳機市場
評測|全新 Nothing Ear 外觀不變、音色提升;Nothing Ear (a) 再次震撼平價耳機市場

Nothing Ear 和 Ear (a) 兩款耳機的本體都具備 IP54 防塵防濺水規格,充電盒就是 Ear 有比較高的 IP55 防塵防低壓水柱噴射的認證,Ear (a) 只有 IPX2 防水滴等級,還是要小心地遠離水源比較好。兩款充電盒都內建 500mAh 電池來回充耳機,不過就只有 Ear 的有支援 Qi 無線充電,Ear (a) 畢竟還是比較便宜的嘛。

來到耳機本身,Nothing Ear 和 Ear (a) 都有在桿子上備有壓感偵測器,支援捏壓手勢來操作耳機的播放控制、電話接聽和掛斷,甚至 Nothing X 更可以設定成 ChatGPT 語言輸入的快捷鍵,不過香港這邊沒有正式支援這 AI 服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發掘看看。

兩款耳機的智慧功能都是相同,而且算是齊備,包括有佩戴偵測、Google 和 Microsoft 的快速配對、多點藍牙連接、針對遊戲的低延遲模式,各種功能都能順利使用。Ear 和 Ear (a) 都支援 LDAC 高解析度藍牙編碼,高階的 Ear 也保留了 LDHC 編碼,讓更多 Android 手機品牌的使用者都可以自己需要選用。

評測|全新 Nothing Ear 外觀不變、音色提升;Nothing Ear (a) 再次震撼平價耳機市場
評測|全新 Nothing Ear 外觀不變、音色提升;Nothing Ear (a) 再次震撼平價耳機市場

Nothing Ear 和 Ear (a) 都改用了全新的 11mm 單元,同時有著雙腔體設計,用以提升低頻品質,但兩款耳機的振膜物料都不一樣。Nothing Ear 用到陶瓷振膜,Ear (a) 則是 PMI + TPU 物料(簡單理解就是塑料),兩款物料的差異主要在於硬度和輕巧度,陶瓷振膜能帶來比較清脆的中高頻,同時也有更好的動態範圍。

在實際試聽的時候,Nothing Ear 的音色相當豐富、三頻均衡且突出,節奏感來得實在,但仍然可以給你清晰人聲,比前代耳機、甚至部分同價耳機有著更好的聲音表現。Ear (a) 的音色也相當接近,不過在對比 Ear 之下,低頻部分會比較厚實一點,但以這樣低價的耳機來說,已經很難得了。

參照 Sony 的 Clear Bass,Nothing 也為 Ear 和 Ear (a) 提供 Bass Enhance 模式,是以演算法方式來提升整體音樂輸出的低頻效果,而非 EQ 式的單獨強化某幾個頻率。這個模式之下的聽感是相當自然,追求節奏感、喜愛聽流行樂曲的朋友都可以選用看看。

大家現在對於真無線耳機的功能要求,主動式降噪 ANC 基本都是標配了吧。Nothing 這回也有些著墨,Ear 和 Ear (a) 都在他們的自適應 ANC 演算法內加入了耳道內聲音分析的能力,自動調整降噪力度來抵消耳膠漏音和外界噪音的影響。

在幾次的測試下來,暫時感覺 ANC 力度仍然足夠日常在逛街、通勤使用,官方數據表示最高可達 45dB,是較前代 Ear (2) 高出了 1.8 倍之高。自適應降噪效果也很舒服,強度切換很自然,沒有耳朵悶悶的問題,不過這感覺跟個人接受度有直接影響。

評測|全新 Nothing Ear 外觀不變、音色提升;Nothing Ear (a) 再次震撼平價耳機市場
評測|全新 Nothing Ear 外觀不變、音色提升;Nothing Ear (a) 再次震撼平價耳機市場

寫到最後,Nothing 這次兩款真無線耳機的表現都叫人滿意,Nothing Ear 延續系內旗艦的定位,給出蠻明顯的音色提升,Ear (a) 則有點回歸到品牌的初心,為低價市場帶來好的選擇,不需要將就。

所以到底大家應該要如何選擇呢?Nothing Ear 還是 Nothing Ear (a)?小編認為,原有 Nothing Ear 1 的用戶是可以考慮升級 Ear 的,因為在功能和音色上都有明顯的進步,是時候試試新東西了!Ear (a) 就是給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或是手上預算不多的一群,甚至是作為辦公室放著的備用耳機也可以,才 HK$799 就可以有一雙既獨特、功能也算全面的真無線耳機。

Nothing Ear 真無線耳機(黑、白)

定價 HK$1,199

Nothing Ear (a) 真無線耳機(黑、白、黃)

定價 HK$799

相關文章:

緊貼最新科技資訊、網購優惠,追隨 Yahoo Tech 各大社交平台!

🎉📱 Tech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yahootechhk

🎉📱 Tech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yahootechhk/

🎉📱 Tech WhatsApp 社群:https://chat.whatsapp.com/Dg3fiiyYf3yG2mgts4Mii8

🎉📱 Tech WhatsApp 頻道:https://whatsapp.com/channel/0029Va91dmR545urVCpQwq2D

👉母親節優惠!Nothing Ear 真無線耳機,單日滿2500再送250購物金
👉Amazon搶好康!Nothing Phone (2a) 黑色透明手機,免運送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