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生生有平板、班班有網路」只是個開始!台灣教育的未來就在這裡

蘋果教育經銷商聯合舉辦的 2024 教育領袖會議,今年共計來自 20 個縣市、146間學校種子教師、校長參與,在上午的活動當中,壹哥發現教育部提供的數位教學資源非常豐富,針對 AI 也有相對應的作為,然而在真正落實到國小、國中、高中、甚至大學,還是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生生有平板、班班有網路」不應只是應付心態

負責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的教育部相關專案辦公室執秘,同時也是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校長 郭伯臣表示,現在全球教育趨勢的關鍵字都是個人化、適性教學、多元載具與“AI”,並強調這已經是許多國家教育的改革重點。以日本當地來說,在 GIGA (Global and Innovation Gateway for ALL) School 計畫之下,當地許多中小學已經習慣「把載具當文具」,甚至有許多學校已經都是採用「單一教室多軌學習」的教學方案。

據了解,教育部於 2022~2025 年推動「生生有平板、班班有網路」計畫,4 年內投入 200 億元讓各縣市師生採用平板電腦、教學軟體與數位內容進行課堂數位教學。演化至今像是 BYOD 計畫,以及導入 AI、機器學習的「因材網」來輔助所謂的「四學」,讓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確實能夠帶來正向的學習成效,只是真正落實數位教育的學校並不多,甚至也有學校、老師仍抱持著懷疑、應付了事的態度。

郭伯臣引述各縣市語文、數學、英語學力檢測結果發現,學校年級越大的學生「回覆訊息應用」的能力相對越高,這代表著如果科技軟體可以根據學生的問題,提供相對應的學習材料,才能提升學習效率,因材網使用時數跟回覆訊息應用也都有正相關。然而同一份調查也指出,學生們在「科技應用」相對低很多,主要的原因在於學生們普遍認為數位工具對於幫助學習不見得有效。因此,郭伯臣指出,這些數據正代表著,教學方法、教學工具需要跟課程有正相關,才對於學習有正向的幫助。

5G智慧學習學校推動計畫調查結果指出,精進方案實施後,2023 年有參與使用因材網的學生相較於 2022 年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更高。然而調查結果也發現,年級越高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越低,郭伯臣對照相關文獻也有相同的狀況。不過同一份報告也可以發現,有善用因材網的學校,在精進方案推動之後,年級越高的學生自主學習會減緩下降的趨勢。因此郭伯臣認為,精進方案的推動的同時,應該要善用多元素材,以免讓學生們對於數位學習產生疲乏感。

簡而言之,不管是參與BYOD還是讓學生上因材網學習,不是應付了事、隨便玩玩就好。應用新的 AI 科技教育搭配平板、電腦等多元載具確實能夠幫助自主學習,這已經從各項數據得到驗證,然而學校在投入相關教學時要搭配正確的工具、合時合宜的使用正確的方法。

AI 教學是未來式、距離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在談論「人工智慧在數位學習上的發展規劃」上,教育部資科司專門委員 鄭凱仁指出,目前已經上線的「因材網」本身就是屬於人工智慧系統,像是透過「智慧家教」系統可以預判小朋友下一個動作是什麼,ChatGPT 也已經納入因材網,在聊天程式當中針對使用者的需求給予相對應的回答。此外,因材網也透過生成式AI協助數位學習實驗方案,既然是實驗方案,想要用這套系統的老師就必須要經過培訓、對生成式AI有一定的了解,要能夠回應學生的問題。

另外還有「寫作精靈」的功能,透過寫作精靈,這個精靈不會給你答案,而是透過一步一步引導,輔助學生寫出一篇文章。「通用學習夥伴」則導入蘇格拉底提問與動態評量,引導老師給予答案。順帶一提,酷英網也加入聊天機器人進行線上解答。

換句話說,教育部目前在數位教育已經走在最前端,像是透過人工智慧可以輔助老師解答,就像私人家教一樣,能夠輔助學生寫出文章,用最直覺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達到一對一教學的成效。當然啦!我認為這是理想狀態,現在的 AI 教育也都還在實驗階段,並不普及,只是老師要先能接受它、了解它,並且知道怎麼樣利用它帶來更有趣的教學方式,因此想要達到真正全面普及,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要完美執行數位教育,那就得要每個學生都要配備平板或者是電腦,而且裡面的軟體平台必須要與時俱進、分門別類,每一門課、每一個學年都必須要有相對應的教材與評鑑方式,然後學生、家長都必須要相信這樣的教育是真正有幫助未來發展的,而這些最主要的關鍵就是學校老師,如果老師們不願意接受新的教學方式,或者走不過「陣痛期」,那麼一切都是白搭。

未來教育部將與國科會密切合作,由教育部因材網GAI團隊優化TAIDE知識庫,由國科會協助訓練EDU-TAIDE模型,讓師生能夠使用更適合台灣教學內容的生成式AI。

而在這場活動當中,已經有許多學校加入改變的行列,像是這次分享的台北市中山女高、台北市日新國小、台北市文山區志清國小、台北市南港國小、台北市日新國小、新竹康乃爾國際實驗高中、新竹市成德高中、南投光華國小、薇格國際學校、明道中學、彰化縣湖北國小、高雄市立三民高中、義大國際高中、屏東縣潮和國小、屏東縣長興國小、宜蘭縣蘇澳國小等都有相關的學習成果。

以宜蘭縣蘇澳國小為例,該校全校約 370 人,透過「學生攜帶載具回家學習」(Take-Home Student Device ; 簡稱THSD)的專案,3年級到 6 年級載具設備一人一機,其中 3~5 年級的學生都有 1 部 iPad、6 年級學生則是使用 Chromebook,每個學生也都備有行動網路,孩子們得以把載具帶回家學習,而該學校的老師有高達 85% 通過 Apple Teacher 認證,A1 、A2 認證全數完成,THSD 開機率也達到100%,老師們也真正能派發學習任務,並且鼓勵學生應用因材網學習。

宜蘭蘇澳國小校長 陳宜秀指出,因為該計畫有電信費,所以回家也有網路可以使用,每個學生的 iPad 都帶在身邊, 就能發揮高效學習,提升數位家庭的可能性,而應用因材網派發知識學習,這樣學生上課的時候,老師就可以知道學生的學習難點。學生們可以知道他要學什麼,學生可以學習他要什麼工具,學生可以知道學到了嗎?學對了嗎?並且從中調整自己、反思自己學習,然後反覆地做、重複的練。

通過Apple Teacher 認證的宜蘭縣蘇澳國小教師邱怡雯指出,在全面使用 iPad 的過程中,學生的家長也都曾懷疑過,然而她會特別跟孩子們說:「這裡平均每一台 iPad 如果是 1.3 萬元,那麼我們就要發揮出超過 13 萬的價值,不能把 iPad 當作是遊戲機。」

因此除了學生之外,學校方面也都會舉辦所謂的「親子工作坊」,幾乎是以每個月一次的方式,讓家長們學習與了解課堂上孩子會用到的 apps ,像是因材網、keynote、iMovie、Pages 等等,透過這樣的成果展現,也能讓家長知道孩子帶著 iPad 在學校學了什麼,讓他們放心,邱怡雯透露,目前家長上課意願已經上升到20%。

邱怡雯說:「對於學生來說,我們看的是更遠的未來,我們現階段的目標是培養孩子的『數位素養』從而引導他們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即便是全面實施生生有平板的學校,對於 AI 也是有期待的,邱怡雯舉例,像是現階段的英文口說教學,它能夠透過機器學習的形式,辨識語音然而進行情境式教學,然而這是需要付費的。她希望如果因材網或者是 iPad 的系統,能夠加入更多的 AI 語音辨識、文字辨識的工具來輔助教學,這樣就可以大幅提升小孩的學習效率,同時減少學校的開銷。

小結:

從這次的活動可以發現,台灣已經有許多學校老師願意開始嘗試使用電腦、平板教學,然而針對數位載具的教育經費、教學資源的投入成本太高,並不是每一間學校都像蘇澳國小這麼幸運,也並不是每個學生都像這些孩子一樣,人手一部「可以隨時隨地上網的 iPad」。即便如此,在這裏仍然可以看到有許多學校或是自籌經費、或者是透過家長會、學校代表對外募資,就是為了達到「真.生生有平板」的目標,這也說明著,未來的數位教育浪潮勢不可擋,尤其AI世代已經到來,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需要做出改變,「因材網」真正能夠透過AI做到因材施教,讓台灣的學校教育在世界展露頭角,朝向真正「客製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