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竭救心!微型心室輔助器 避免血流逆衝

微型心室輔助器,是新型也是目前體積最小的心臟幫浦,經由右鎖骨下的動脈植入,提供高風險心導管治療,為心臟手術後的短暫心臟衰竭,帶來穩定的血液循環,相較傳統的葉克膜治療,容易造成心臟腫大、肺水腫等狀況。透過微型心室輔助器,能有效減少併發症,符合生理學,也讓病患能在心臟手術後,不用一直臥床,免除長期插管帶來的危害,為心臟衰竭患者治療,帶來更多曙光。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 徐展陽:「右鎖骨下的切口,置放了微型心室輔助器,那病患在這個機器輔助之下,心臟功能可以得以獲得休息。」

76歲許先生,急性心肌梗塞,嚴重心臟衰竭、休克,考量手術風險高,心臟負擔大,醫師使用,微型心室輔助器,來救回一命。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 徐展陽:「直接穿過瓣膜,直接伸到心臟的腔室裡面,所以同時有做心臟內部,血液的抽吸,以及順向灌注到全身血液,一個比較符合,生理學的一個血液流向,大概七成以上病患可以從這個,急性心肌梗塞造成的,心肌性休克中 獲得有效的康復。」

相較傳統葉克膜使用,容易與心臟原有血流對抗,產生阻力,

造成心臟腫大、肺水腫、泡沫血痰、下肢缺血壞死,利用微型心室輔助器,更能達到復原,恢復功效。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 柯宗佑:「微型心臟輔助器,相較於傳統的心臟輔助器來講,第一個它大小比較小,所以在植入的過程中,對於血管的傷害 會來得比較小,那在運作過程中,產生併發症的機率,是有機會來得低一些。」

醫師提醒,心臟換過金屬瓣膜、心室血栓、呼吸窘迫的患者,不建議使用。不過,隨著醫療日益進步,也為等待心臟移植的患者,找到一線曙光。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健康台灣論壇登場 強化高齡.原民照護
慈濟加拿大深耕逾30載 心心相印薪火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