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林業工作站 變身國土綠網友善生產基地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13日電)林業保育署推行「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透過修補森林棲地與保護農田濕地,讓動物安心棲息和移動,完整山脈至海洋間的生態系統,串聯友善環境綠網,與自然和諧共生。

農業部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結合農業、交通、水利單位與民間夥伴的力量,試圖在保育、經濟生產之間找到平衡,從生產到生態,從生活到生命,不僅要照顧田間的動植物、土壤與棲地,也必須兼顧農民與教育合作等面向。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表示,花蓮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間的縱谷,有農田生態系統,若能達到友善耕作,可達成「森川里」結合,生物找到適合的棲地,野生動物也能一路暢通無阻的從中央山脈跑到海岸山脈,發展完整的食物鏈及生物網絡。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轄下的光復工作站,1988年併入萬榮工作站後,建物閒置30多年,58年歷史的建築物被文化局列為潛力建築追蹤;12年前,林業保育署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開始合作綠色保育標章計畫,為此,花蓮分署將舊工作站重新整修,成立「綠嚮集—國土綠網友善生產基地」。

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表示,光復鄉正好是花蓮溪與秀姑巒溪的分水嶺,是地勢較高的地區,鄉內面積約1250公頃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為串聯中央山脈跟海岸山脈森林生態廊道的重要角色。看到田區裡自在生活的動物們,更顯現綠色保育與友善耕作的價值。

綠嚮集有3大功能,第一是解決從事友善生產農友問題的溝通平台;第二是對外溝通的橋梁,讓民眾了解友善生產對環境與生態網絡發展的重要性,進而選擇採購相關農產品;第三則是作為當地青年地方創生的基地,用好的故事與友善農法,留住年輕人。

黃群策指出,目前綠嚮集展示中區9名友善耕作的農友,介紹種植的農產品、農耕理念等,希望遊客參觀有助理解花蓮小農們耕作的過程以及對環境、大地的愛護;未來將透過陪伴及培力等行動,致力成為推動花蓮中區綠色保育的重要橋梁。(編輯:孫承武)11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