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流行期已到!落實「生病不送托、不上學」 警覺重症 4 前兆即就醫

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單是台北市近一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達 1,214 人次,已超過流行閾值(1,100 人次),且較前一週增加 13.4%。

台北市衛生局指出,腸病毒傳染力強,各種年齡都有機會感染腸病毒,但 5 歲以下有較高風險發展為重症,為避免腸病毒傳播,大人、小孩皆應維持正確洗手的好習慣,感染後應落實「生病不上學」,並警覺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5 月進入流行期,6 月達高峰

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國內於 4 月中下旬即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 A 型為主,其中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 A71 型及 D68 型,為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為輕症。研判國內疫情傳播風險上升,呼籲民眾持續注意預防措施及警覺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疾管署先前預估腸病毒流行期會落在 5 月初,而 6 月初達高峰,由於傳染力強,學童間密切互動易使腸病毒於校園間傳播,提醒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不可輕忽,應加強居家環境、教室及遊樂設施等的通風、整潔與消毒。

幼童出入安親班、托兒所、室內兒童樂園等互動頻繁的場所時,返家後或進食前一定要確實以「濕、搓、沖、捧、擦」5 步驟正確洗手,建立良好衛生觀念,生病也在家好好休息,降低病毒於校園或社區中的傳播風險。

同時也提醒, 5 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一旦發現這 4 類重症前兆病徵必須盡速就醫:

  1. 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

  2. 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

  3. 持續嘔吐

  4. 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涼食緩解不適,勤清潔多洗手保護

腸病毒以不同症狀表現,常見為喉嚨痛、口腔黏膜、四肢出現紅疹(水泡)及發燒等典型腸病毒症狀;疱疹性咽峽炎的病癥為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等;手足口症則於舌頭、牙齦、手掌、腳掌出現小水泡,如幼童診斷腸病毒,家長可多給予病童水分或果汁、湯汁等補充液,並建議降低食物溫度,亦可較冰涼的食物(如布丁),減少口腔潰瘍的疼痛感。

無論成人、幼兒都有可能感染腸病毒,且腸病毒型別多元,民眾應做好手部衛生,並注意環境清潔與消毒。酒精則不具腸病毒消毒效果,環境清消請使用含氯漂白水消毒,一般環境及常用物品,使用 500ppm 濃度漂白水(漂白水:水 =1:100)擦拭,嘔吐及排泄物則使用 1,000ppm 濃度漂白水 (漂白水:水 =1:50) 消毒。

文 / 賴以玲 圖 / 楊紹楚

◤防疫抗流感 戰勝病毒必備◢
激省醫療口罩 台製單個不到5元
抗菌洗手乳 超值組合99元起
酒精濕紙巾 出門必備隨時殺菌
補充益生菌 大人小孩加強防護力
每日所需維他命 發泡錠、膜衣錠這邊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