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13F報告總整理!巴菲特加碼清單揭曉,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看好科技股,沙國主權基金卻逆勢減碼


美國勞工部於15日公布CPI數據,通膨壓力暫時降溫,帶動投資人對市場樂觀情緒,而近期美國證券委員會(SEC)也公布13F報告,讓全球投資人能一窺大咖投資者的持股組合,進而去對自身的資產配置做出調整。

「股神」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旗下的波克夏海瑟威 (Berkshire Hathaway)近期揭露第一季持股,波克夏在第一季買進近 2,600 萬股的意外險公司安達保險集團(Chubb) ,也持續加碼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以及媒體控股公司Liberty Sirius XM,其中安達更是晉身成為波克夏的前十大持股之一,在投資組合中佔比為2.03%,總價值約67億美元,成為波克夏第9大持股。

巴菲特熱愛有護城河優勢公司,堅守產業領導地位

巴菲特過去一向喜愛購買在市場中具有護城河的公司,能夠創造獨佔競爭優勢,安達保險集團是全球最大產險和意外險上市公司,在全球54個國家及地區均設有營運據點,巴菲特便是看好其未來成長動能。

而在第一季,巴菲特也減碼了蘋果(Apple)、電影公司派拉蒙(Paramount Global)、能源公司雪佛龍(Chevron)以及建材業者路易斯安那太平洋(Louisiana-Pacific)。

去年開始陸續減碼的惠普(HP)在第一季已被波克夏清倉,對於蘋果的減碼,巴菲特4日在股東會中表示,由於稅務考量,所以減持13%的蘋果持股,也認賠賣出派拉蒙持股。

集中投資哲學,前5大持股佔投組高達8成

但蘋果依然為波克夏的最大持股,目前佔其投資組合仍高達40%,前5大持股依序為為蘋果(1354億美元)、美國銀行(392億美元)、美國運通(345億美元)、可口可樂(245億美元)和雪佛龍(194億美元),光是前五大持股就佔投資組合近81.11%,也看出巴菲特集中投資在少數好公司的哲學。

橋水大舉加碼科技股

由知名投資人達里歐 (Ray Dalio) 創立的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Bridgewater)14日也公布13F報告,不同於波克夏,橋水押注於近年火熱的AI趨勢,在第一季增持 3,324,416 股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股票,也大舉加碼 436,110 股在AI晶片霸主輝達(NVIDIA),輝達延續去年火熱漲勢,今年以來股價已經大漲約96.46%,Google在AI領域不斷追趕,今年以來也有近25%的漲幅。

達里歐鼓勵分散投資策略,多元化組合降低風險

不同於巴菲特的集中投資哲學,達里歐曾多次公開盛讚分散投資的好處,而橋水在第一季的整體美股持股規模為 179 億美元,為過去一年來的新高,也較上一季的 165 億美元明顯增加,橋水在第一季共增持 260 檔股票,減碼 385 檔股票,新進 87 檔股票,清倉 85 檔股票。

除了前兩大持股部位仍為Shares 核心標普 500ETF(IVV)與 iShares 核心 MSCI 新興市場 ETF(IEMG),橋水在第一季也對美股「絕地七騎士」(The Magnificent Seven)進行增持,包含亞馬遜 (Amazon)、Meta、蘋果、蘋果,以及超微半導體公司(AMD),表示看好科技股在未來的發展動能。

達里歐近期在許多演講表示看好AI的發展潛力,認為 AI 將對人類社會帶來重大變革,將能大幅提升生產力、改善教育和醫療保健等領域,達里歐的樂觀預期也反映在橋水的投資策略上,該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增加了對採用 AI 技術的企業的持股。

獨漏特斯拉,中國電動車競爭白熱化

但有趣的是,在橋水第一季加碼的絕地七騎士中,唯獨特斯拉(Tesla)沒有在清單中,由於中國電動車崛起,讓特斯拉的競爭局勢更加艱困,今年以來股價仍下滑近3成。

除了特斯拉,橋水也減碼許多傳統產業的持股如可口可樂、好市多、寶僑公司 和麥當勞的持股。

沙國主權基金逆勢減碼科技股

在15日時,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也公布其13F文件,不同於波克夏和橋水看好美國企業,沙國的主權財富基金(PIF)在第一季持有市值約 180 億美元的美國股票,和去年底的 350 億美元相比,大幅下降近48.57%。

在科技股方面, PIF更是大幅度減碼持股,PIF去年在亞馬遜 、微軟和 Salesforce的持股規模均分別超過 6 億美元,但PIF這一季選擇不直接持有科技股,而是持有少數股票的選擇權,對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做出避險。

PIF 在第一季也清倉去年底前持有的所有金融股和旅遊股,包含 6.02 億美元的貝萊德、9.42 億美元的嘉年華郵輪(Carnival Cruise Line)以及 7.57 億美元的旅遊電子商務公司 Booking.com。

全球緊盯聯準會後續動作

投資大咖對於美股有不同看法,但市場後續走勢的生殺大權仍在聯準會手上,4月CPI月增0.3%,年增3.4%,雖讓市場迎來一波慶祝行情,但有「聯準會傳聲筒」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蒂米羅斯(Nick Timiraos)認為這次的CPI報告並不會改變聯準會的態度,聯準會仍可能不會在今年9月之前降息,但全球持續觀望聯準會後續的政策與言論,將牽動市場的未來走向。


更多今周刊文章
每年穩領8%利息又能保本,他存300萬退休金買這個...30年後懊悔:最安全的投資,害我晚年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