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利率走向 重挫上周股市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4月19日台股重挫,盤中大跌超過千點,市值最高蒸發2.46兆台幣;最後雖略有回檔以下跌774點作收,但也創下台股有史以來單日最大跌點。

全球股市自去年11月起飆漲,至今年3月底,美股道瓊、標普500、那斯達克漲幅都超過20%,費城半導體漲幅更超過50%。MSCI全球平均上漲24%,新興市場指數略遜一籌,也有14%;日經指數更大漲31%,並終於首度衝破30年前的歷史紀錄。台股指數也上漲27%,超越全球平均。

就在全球股市一片欣欣向榮之際,上周卻迎來巨大的逆勢反轉;引發關切的是,這只是牛市中的一個踉蹌,或是步入熊市的開始?要討論這個問題,需要先探討這一波股市上漲的源頭因素:也就是美元利率政策。

去年11月我曾發表3篇專欄文章,分析歐、美、英等全球三大央行,在同一星期內宣布停止升息的意義。文中強調當時股市大漲的原動力來自歐美通膨下降,及市場對升息結束,甚至降息開始的期待。5個月來,全球股市的亮麗表現基本上仍立基於此;尤其對利率最敏感的高科技股,更在AI題材加碼下表現突出。

但今年4月卻接連出現幾個數據及事件,不但打亂對通膨持續下降的評估,更因聯準會主席鮑爾及其他官員的發言,大幅扭轉市場對降息的期待,股價也隨之暴跌。美國股市自4月12日起連跌6天,具指標意義的Nvidia更在4月19日跌幅達10%。

4月首先公布的是美國就業市場強勁的消息:4月5日美國公布3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30.3萬人,較原本估計的21.4萬超出42%,且為去年5月以來最高;另外,3月失業率也自2月的3.9%下降至3.8%。這雖是就業市場的好消息,卻因人力吃緊,引發對未來薪資持續上升並進一步推升物價的憂慮。

對物價上漲的憂慮,在4月10日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更得到印證:數據顯示美國3月分年通膨率不降反升,自2月分的3.2%提升至3.5%,其中石油等能源及租金等住房價格的上漲,更占了物價上漲的50%。

尤其,扣除能源及糧食等波動較大的價格後,以核心CPI計算的3月分年通膨率上漲3.8%,主因是即使製造業通膨減緩,但服務業通膨卻攀升。3月分服務業年通膨率為5.4%,其中住房費用指數上升5.7%,衛生保健及各項保險費用更大幅飆升,在基本生活費用飆高狀態下,要期待聯準會為提振景氣而「降息踩油門」,確實不太實際。

也因此,在這些最新數據出爐後,好幾位聯準會官員發言表示通膨仍未達目標,且在景氣仍旺的情況下,看不出今年需降息的理由。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John Williams甚至表示不排除再繼續升息。聯準會主席鮑爾也說基於這些新數據,通膨黏著度可能超出預期,因此重回「利率須更長久地維持在高檔」基調。

這些發言過後,依據FedWatch,市場對今年首度降息的時間點,瞬間從原本最有可能的6月推延至9月,降息的次數也降至僅有2次;上周五的全球股災也就隨之發生。

但這周的2、3天下來,美股及全球股市卻又都大幅反彈回升,台股在24日也上漲了532點。除了中東緊張情勢暫緩的消息之外,這幾天其實並未有其他新的訊息,倒是4月底聯準會又將開會。未待開會結果出爐,市場即已再度樂觀向前行,看準的可能也是聯準會即使不欲降息,但美國政府債務利息過高的壓力,也終究讓聯準會沒有太多的選擇。降息,市場應仍相信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