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臺三邊關係座談會 學者分析兩岸走向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中共「兩會」日前閉幕,加上今年美國總統大選在即,美、中關係與兩岸關係備受各方矚目,學者指出,美、中關係競爭明顯大過合作,合作面向已大幅萎縮;目前集中在氣候變遷、反擴散等少數領域。即便如此,雙方仍具有持續溝通的基本共識,防止戰略誤判,增進理解,避免擦槍走火。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今(15)日在臺北市福華飯店舉辦「一觸即發vs.步步為營:520前的美中臺三邊關係」座談會,主持人為淡江戰略所所長李大中,與談人包括政治大學外交系主任吳崇涵、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左正東、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以及淡江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

李大中表示,對臺灣而言,最重要外部環境是快速變動的美、中關係。雙方已進入長期的戰略競爭階段,此結構性因素難以逆轉,基於美國對臺灣的高度牽引作用,再加上臺灣內部複雜政治因素使然,美、中互動也高度牽動兩岸關係的走向。

其中,當前美、中較勁,呈現全領域、全地域面貌,無論外交、軍事、安全、科技、經貿、軟實力,到區域影響力與全球領導地位,均為無聲戰場,從歐洲、中東、中亞、印太至拉美等地區,甚至是以往被忽視的南太平洋,都可見到兩強角力身影。隨著美國自2018年春起,開啟對中國貿易戰,雙方關係急轉直下。

李大中強調,各界高度關注今年底的美國大選結果,如果拜登順利勝選,其第二任期的美國對外戰略與對中國政策,預料將呈現一貫性,若川普重新入主白宮,美國的印太戰略與對中國政策的變數較高。

吳崇涵指出,川普、拜登時代,禁止抖音的方式不一樣,是分辨兩人作風差異的極佳案例。前者是川普發動,主要考量是利益角度,後來透過經營權轉移,問題就解決了;後者則是國會發動,原因不是商業利益,而是意識形態。

左正東則認為,從中共最近開始統一內部對美政策口徑,預期對臺施壓會以對美關係不破裂為上限,間接測試美方底線;在美軍行動範圍之外展現軍事力量,同時不讓美國找到軍事介入藉口,避免直接對撞,但可以各秀肌肉。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今日舉辦「一觸即發vs.步步為營:520前的美中臺三邊關係」座談會。(記者吳典叡攝)

李大中強調,美國大選結果,如果拜登順利勝選,對中國政策預料將呈現一貫性,若川普重新入主白宮,美國的印太戰略與對中國政策的變數較高。(記者吳典叡攝)

左正東說,從中共最近開始統一內部對美政策口徑,預期對臺施壓會以對美關係不破裂為上限,間接測試美方底線,避免直接對撞。(記者吳典叡攝)

美中關係與兩岸關係備受各方矚目,學者指出,美中關係競爭明顯大過合作,合作面向已大幅萎縮。(記者吳典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