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總統大選將登場》修改台灣駐處名稱修復與中國關係?我外交部:館名經審慎協商決定

立陶宛總統大選進入倒數階段,據民調顯示,現任總統諾賽達、右派律師維格列、現任總理希莫尼特支持度位居前3名,而《波羅的海通訊社》7日刊出訪問內容,其中諾賽達和維格列均認為應調整我國駐處名稱,對此我國外交部8日強調,現行名稱是雙方政府共識,經審慎協商後所決定。

立陶宛將於5月12日舉行總統大選,若無候選人獲得絕對多數選票,將在投票2周後舉行決選。這次有8名候選人,尋求連任的諾賽達(Gitanas Nausėda)民調一直位居第一,身為唯一女性候選人的希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ė)和維格列(Ignas Vėgėlė)處於拉鋸狀態,但後者些微領先。

《波羅的海通訊社》(BNS)訪問民調前3名候選人對外交政策的看法,內容於7日刊出,其中問到是否建議修改「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名稱,諾賽達表明,把「台灣」換成「台北」才是符合「一個中國」的常見國際作法,且被各方接受。

<cite>立陶宛總統諾賽達。(資料照,美聯社)</cite>
立陶宛總統諾賽達。(資料照,美聯社)

諾賽達提到,我國駐處英文名稱使用非常規的「Taiwanese」,且專家說中英文名有差異,而中國對中文名有很大顧慮。他表示,原則上歡迎在立陶宛設立這類代表處,但在穩定與中國關係的脈絡下,「我認為需要改名」,強調應和相關各方有尊重對話,與台灣及中國的所有步驟應保持一致。

諾賽達認為,調整我國駐處名稱可做為立陶宛要和中國關係正常化的訊號。我國駐立陶宛代表處2021年11月掛牌運作,是繼2003年在斯洛伐克設館後,時隔18年再在歐洲國家設館,且是首次在中國邦交國以「台灣」作為駐處名稱,而中國把與立陶宛的關係降為代辦級,以示不滿。

諾賽達非首次表明要駐處改名

這並非諾賽達首次表達要我國駐處改名的看法,他2022年4月曾向立陶宛廣播電台Ziniu Radijas直言:「我認為開設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不是錯誤,而是其名稱,這事情沒與我協商...... (台灣)代表處名稱成為強烈影響我們和中國關係的主要因素。」

<cite>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資料照,AP)</cite>
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資料照,AP)

另外,2022年時任中國駐立陶宛代辦曲柏華接受BNS專訪時表明,修改台灣駐處名稱只是緩和與中國關係的「第一步」。除了諾賽達,維格列也認為我國駐館使用現行名稱是考慮不周的行為,讓立陶宛和中國陷入外交爭執,且帶來巨大經濟損害。

「台灣在任何歐洲國家的駐處都沒用這名稱」,維格列直批,讓台灣開設代表處無關立陶宛的「價值觀外交」,而是為特定政治人物帶來經濟利益的決定,點名獲得我國中東歐投資基金投資的生技公司Oxipit,以及中東歐融資基金融資的太陽能板製造商Solitek都支持希莫尼特,且她現在是Oxipit股東之一。

維格列還說,同樣得到我國中東歐投資基金資助的立陶宛科技公司Teltonika,也給予諾賽達政治獻金,「顯然沒有價值觀為基礎的(外交)政策,只是給政治人物好處的政策,這已傷害立陶宛」。對於更改我國駐處名稱,希莫尼特直言:「我不會提議修改(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的名稱。」

我國外交部8日表示,尊重立陶宛總統大選期間國內各方意見的表達,其為民主國家常態,同時希望各界瞭解我國駐立陶宛代表處的名稱是雙方政府共識,且經審慎協商後所決定。外交部稱,立陶宛是我國協助發展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夥伴,雙方實質關係不斷推展向前。

恢復與中經濟關係、美國是戰略夥伴

被問及是否應恢復與中國的關係,以及恢復到何程度,諾賽達說,與中國應恢復大使級關係,接觸對話不代表在國際法規和違反國際法,或特別是國家安全等部分妥協,「只有在互相尊重和遵守國際義務的基礎上才可能對話」。希莫尼特說,邦交降為代辦級是中國提出,所以要改變此狀態也只能是同一方提出。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2月報導,立陶宛智庫「東歐研究中心」(EESC)和拉脫維亞國際事務研究所(LIIA)、愛沙尼亞國際防衛及安全中心(ICDS)2023年6至8月期間進行民調,來自這3國共3022人受訪,來自立陶宛有1015人。

<cite>2023年7月11日北約峰會登場前,美國總統拜登與立陶宛總統諾賽達會晤。(AP)</cite>
2023年7月11日北約峰會登場前,美國總統拜登與立陶宛總統諾賽達會晤。(AP)

調查發現,約47.6%立陶宛受訪者認為,中國對立陶宛是有利益的市場,應務實且不要批評中國,但約31.5%受訪者不表意見,持相反看法者約有21%。此外,約37.2%認為挺台並未帶來經濟利益,不過約40.1%不表意見,反對此看法者約22.7%。超過1/3受訪者不認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約44.6%沒看法。

維格列稱,和中國恢復政治接觸是立陶宛利益,並使關係正常化,「讓我們把(台灣)代表處的名稱改為台北,試著與中國正常化經濟關係。當然,要把國安具體情況納入考量」。至於無條件支持美國的外交政策,3人均強調,美國是立陶宛重要的戰略夥伴。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