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專欄|北流音樂情報】奧斯卡與葛萊美的交會

22歲歌手怪奇比莉Billie Eilish與26歲的哥哥Finneas為電影《芭比》(Barbie)合寫的電影歌曲〈What Was I Made For?〉拿下今年「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創下了三年內兩度奪獎、以及在奧斯卡歷史上最年輕的二度奪獎者,〈What Was I Made For?〉才在今年初的葛萊美獎上拿下「年度歌曲」這座大獎、是繼1999年電影《鐵達尼號》的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之後首次有了同時獲得這兩個大獎的歌曲。這意味著〈What Was I Made For?〉是本世紀第一首同時擁有葛萊美獎「年度歌曲」與「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雙獎的作品,而上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拿下這個紀錄時,Billie Eilish 還沒有出生,哥哥 Finneas 也只有一歲半。

兩年前兩人為電影《007生死交戰》所寫的〈No Time to Die〉首度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時,其實也拿到葛萊美 「Best song written for visual media」 (葛萊美最佳視覺媒體歌曲獎),雖沒有拿到年度歌曲,但葛萊美的競爭對象不止電影,還包括電視、遊戲等視覺藝術媒體相關的歌曲一較高下。

怪奇比莉Billie Eilish(右圖)與哥哥FINNEAS(左圖)為電影《芭比》(Barbie)合寫的電影歌曲〈What Was I Made For?〉是本世紀第一首同時擁有葛萊美獎「年度歌曲」與「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雙獎的作品。(環球音樂提供)
怪奇比莉Billie Eilish(右圖)與哥哥FINNEAS(左圖)為電影《芭比》(Barbie)合寫的電影歌曲〈What Was I Made For?〉是本世紀第一首同時擁有葛萊美獎「年度歌曲」與「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雙獎的作品。(環球音樂提供)

究竟有多少作品能創下同時在葛萊美獎所有會員投票選出的「年度歌曲」大獎與「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呢?答案是:10首歌曲。其中Henry Mancini和Johnny Mercer還連兩年創下這個紀錄。

1962年Henry Mancini和Johnny Mercer為電影《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所寫、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在電影中唱著的〈Moon River〉,首度創下同年裏奪下葛萊美獎「年度歌曲」與「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的紀錄。隔年他們再度以〈Days of Wine and Roses〉連莊,而且在葛萊美獎還多拿了一座Record of the year 「年度最佳唱片」。

1966年,由Johnny Mandel與Paul Francis Webster為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和理察波頓(Richard Burton)合演的《春風無限恨》(The sandpiper)所寫的歌曲 〈The Shadow of Your Smile〉同樣拿下雙獎。

1973年,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與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合演的電影《往日情懷》(The Way We Were)、因為出版和報名時間差的緣故,由芭芭拉演唱的同名主題曲,Alan Bergman、Marilyn Bergman 與 Marvin Hamlisch共同寫下的這首歌在1974年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在1975年奪下葛萊美獎「年度歌曲」。

接著是史無前例、至今仍是唯一一次葛萊美獎「年度歌曲」同時出現兩個得獎作品,而兩首都是電影歌曲。1977年,芭芭拉史翠珊自己主演、並演唱與Paul Williams合寫的《星夢淚痕》(A Star Is Born/此為第三度翻拍,後來2018年第四度翻拍由Lady GaGa主演、片名改為《一個巨星的誕生》)電影主題曲〈Evergreen〉,於1977年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後、隔年1978年與Joseph Brooks所寫的〈You Light Up My Life〉共同獲得葛萊美獎「年度歌曲」。由Debby Boone演唱的〈You Light Up My Life〉當年創下全美單曲排行榜十週冠軍的紀錄(電影版則由Kasey Cisyk演唱),Joseph Brooks上台領獎時還說到這首歌被無數唱片公司退稿,而那些退稿的人有很多都正坐在台下,得獎的滋味實在太爽了。隔年1978年〈You Light Up My Life〉再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身兼導演也是歌曲作者的Joseph Brooks 之後沒有再創高峰,於2011年自殺身亡。

隔了15年,由Alan Menken & Tim Rice合作為迪士尼動畫電影《阿拉丁》(Aladdin)所寫、由Peabo Bryson 與 Regina Belle合唱的〈A whole new world〉在1993年抱走年度歌曲與電影歌曲雙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曲家Alan Menken創下艾美獎、葛萊美獎、奧斯卡獎和東尼獎四大獎大滿貫外,他以〈under the sea〉(小美人魚/1989)、〈Beauty and the Beast〉(美女與野獸/1991)、〈A whole new world〉(阿拉丁/1992)與〈Colors of the Wind〉(風中奇緣/1995)四度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這個紀錄至今無人打破。而Tim Rice除了《阿拉丁》,之後1995年再以電影《獅子王》(The Lion King)和Elton John合寫的〈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與1997年和Andrew Lloyd Webber一同寫下、為瑪丹娜主演的Evita所演唱的〈Can You Must Love Me〉,三度奪得奧斯卡電影歌曲。

1994年,Bruce Springsteen 為電影《費城》(Philadelphia)所寫所唱的〈Streets of Philadelphia〉,是他第一次為電影撰寫歌曲、首度獲得提名便得獎的作品,上台領獎時他還開了自己玩笑:第一次嘗試就這樣,接下來要開始走下坡了嗎?隔年這首歌不但為他拿下葛萊美獎「年度歌曲」,還拿到「年度搖滾歌曲」、「搖滾男歌手」與「最佳視覺媒體歌曲獎」。

1999年電影《鐵達尼號》的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由席琳狄翁(Celion Dion)演唱的這首歌、原本導演James Cameron並不想放一首流行歌曲在電影裡,但負責電影配樂的James Horner在錄音室放了這首歌的Demo讓導演改變心意,〈My Heart Will Go On〉後來不但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與葛萊美的「年度歌曲」,同時把「Record of the year」(年度唱片)與「最佳視覺媒體歌曲獎」都包辦。

奧斯卡與葛萊美的交會留下了許多精彩的紀錄和故事。但最後附帶一提的是、自2012年以來,金球獎與奧斯卡獎電影歌曲的得獎重疊性堪稱史上最高,下表可看出超過七成得獎都給了同樣的作品。

       最佳電影歌曲

年份

金球獎  得獎作品

奧斯卡     得獎作品

2012

〈Skyfall〉(電影《007:空降危機》)        

Adele & Paul Epworth

2013

〈Ordinary Love〉

(電影《曼德拉:漫漫自由路》)

 

U2

〈Let It Go〉

(電影《冰雪奇緣》)

Kristen Anderson-Lopez & Robert Lopez

2014

〈Glory〉(電影《逐夢大道》)

Common feat. John Legend

2015

〈Writing’s on the Wall〉        (電影《007 惡魔四伏》)

Sam Smith & Jimmy Napes

2016

〈City of Stars〉(電影《樂來樂愛你》)

Justin Hurwitz, Benj Pasek & Justin Paul

2017

〈This Is Me〉

(電影《大娛樂家》)

Benj Pasek & Justin Paul

〈Remember Me〉

(電影《可可夜總會》)

Kristen Anderson-Lopez & Robert Lopez

2018

〈Shallow〉(電影《一個巨星的誕生》)

Lady Gaga, Mark Ronson, Anthony Rossomando & Andrew Wyatt

2019

〈(I’m Gonna) Love Me Again〉(電影《火箭人》)

Elton John, Taron Egerton & Bernie Taupin

2020

〈Io sì (Seen) 〉

(電影《來日同行》)

Laura Pausini, Niccolò Agliardi,

Pausini & Diane Warren

〈Fight for You〉

(電影《猶大與黑色彌賽亞》)

D’Mile & H.E.R & Tiara Thomas

2021

〈No Time to Die〉(電影《007生死交戰》)

Billie Eilish & Finneas O’Connell

2022

〈Naatu Naatu〉(電影《RRR 雙雄起義》)

M. M. Keeravani & Chandrabose

2023

〈What Was I Made For? 〉《芭比》

Billie Eilish & Finneas O’Connell

 


【本文經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
※關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為一座結合音樂與生活之複合型園區,由三棟建築與戶外表演空間所組成,肩負推動臺灣流行音樂產業之使命,透過不同功能的建築與空間,執行音樂藝文展演、人才培育、產業發展與文化紀錄等任務,期望在資訊與科技的快速創新之同時,引領臺灣獨特的音樂走向全球,並掌握前瞻且國際的視野,打造指標性音樂平台。
※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The post 【立專欄|北流音樂情報】奧斯卡與葛萊美的交會 first appeared on 立報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