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大調查:世代話題是吃飯 年輕人避談工作愛情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教育部今(15)日舉辦「515國際家庭日」記者會,公布空中大學一項「世代互動議題」研究結果,顯示年輕人不愛聽長輩話當年,也不喜歡被問工作和愛情。臺灣家庭老、壯、青世代間的共同話題,其實是「吃飯」及親戚瑣事。

空中大學副校長唐先梅發表「世代互動議題」研究成果,透過44份訪問、以及1200份的量化問卷,以及專家學者訪談,總結出臺灣各世代關注的議題。

這項調查顯示,臺灣各世代關心的議題各有不同。老年世代(65歲以上)最關心的是「我要如何照顧自己來減輕孩子的壓力」和「如何以合宜的方式表達我對孩子的關心」。

壯年世代(36到64歲)最關心的是「當父母身體漸漸老化,我該做些什麼?」及「照顧年老父母有壓力,該怎麼辦?」青年世代(18到35歲)最關心的則是「有時因為生活小事,對父母情緒失控,該怎麼辦?」及「該如何陪伴我們的父母?」

唐先梅表示,家中成員的溝通常不得其法,例如長輩常以「責備」口吻來表達關心,例如說:「天氣冷了,怎麼不給孩子加衣服?」其實不論年紀多大,晚輩都希望能獲得長輩的肯定,學習跨世代的溝通技巧相當重要。

從質性研究中發現,除了溝通技巧,找到共通的話題也相當重要。家庭世代間的共通話題是「吃飯」,尤其華人社會都相當重視吃,親人可以多聚餐、出遊,甚至一起下廚,創造互動機會。

另外,年長者最常「話當年」,講述自己從前的經歷,年輕世代偏偏不愛聽這些。年輕世代也不喜歡一直被問工作、愛情等細節,覺得這屬於自己的隱私,不願被長輩探聽。

唐先梅表示,各世代都有興趣的其實是親戚的瑣事,如果不想要太「八卦」也沒關係,可以聊影劇的明星、劇情發展等。這些「別人的事」比起自己的事,更能拉近世代間的距離。

唐先梅也提到,臺灣人對子女有較多的要求和期待,但對孫子女的要求則較少,因此孫子女輩是世代間最佳的調和劑。她建議孫子女輩或多或少學習一些祖父母的語言,平常試著說幾句,即便不通順也沒關係。

教育部「515國際家庭日」記者會,鼓勵民眾共同探索家庭新維度。(教育部提供)

515國際家庭日,教育部公布「世代互動議題」研究結果,世代互動共同話題是吃飯,年輕人避談工作與愛情。(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