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前進婆羅洲》特展 訴說婆羅洲的美麗與哀愁

《前進婆羅洲》展出多件特色植物及種實標本,觀眾可近距離觀察,一同拉近與婆羅洲的距離。圖片提供/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前進婆羅洲》展出多件特色植物及種實標本,觀眾可近距離觀察,一同拉近與婆羅洲的距離。圖片提供/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攜手荒野保護協會等單位,共同推出《前進婆羅洲:我們與婆羅洲的距離》特展,邀觀眾從生物地景、住民風情、氣候經濟等面向,認識它面臨的挑戰與衝擊。

 

科博館焦傳金館長表示,婆羅洲曾有高達90% 森林覆蓋,隨著人類的開發,大面積森林逐漸消失,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2016統計,當地森林覆蓋面積已降至55%。臺灣日常生活使用的木製家具、衛生紙、影印紙、棕櫚油相關產品、觀賞動植物等,都與婆羅洲森林環境的變遷息息相關,去年策展團隊也特地「前進婆羅洲」取經實地考察,盼如實呈現當地面貌。

 

策展人、科博館展示組研究助理蔡孟穎博士分享這次特展入口意象「奇幻婆羅洲」,特別打造熱帶雨林昏暗、光線微弱效果,營造觀眾身歷其境氛圍。展場向內延伸,依序是「一個名為『婆羅洲』的旅程」、「婆羅洲的生物與他們的產地」、「錯綜複雜的婆羅洲」、「婆羅洲,住民與豐采」、「婆羅洲原民生活」、「婆羅洲,過去與未來」、「遠和近,婆羅洲」等7大單元,透過生態、人文兩種視角,探索多元族群在自然環境中共存的面貌。

 

共同策展人、展示組助理研究員劉憶諄博士表示,婆羅洲隸屬於馬來西亞、印尼、汶萊,島上住民族群多樣性高,不僅有與台灣原住民同屬南島語系的諸多族群,不少華人移居當地,也有印度人,加上英、荷等國殖民時期的遺風,文化特色相當迷人,展場中心以婆羅洲原住民重要建築「祭祀屋(Headhouse)」為設計概念,突顯島上住民文化核心。

 

科博館與荒野保護協會6月1日合辦為期2天的科普論壇,邀集多位國內外科普推廣、環境保育從業者、研究者分享交流,從保育現場視角及經驗出發,剖析環境議題、探討解方,更多詳情及科教活動請上官網查詢。

 

《前進婆羅洲:我們與婆羅洲的距離》即日起至11月15日在第一特展室展出,與今年3月推出的《材?不材?—木的故事》特展是雙生展,透過位於兩展之間的《愛之森》串連,深入淺出傳遞環境意識,歡迎來一趟知性的林中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