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血管監測天線感測器 龍華科大2個月完成原型

桃園市龍華科技大學副校長陳逸謙指導2名學生,用2個月時間完成血管監測天線感測器原型,可應用於人體血管之AI智慧無線監測,日前已交付廠商作後續動物實驗,期盼為台灣AI智慧醫療產業貢獻更多力量。

龍華科大表示,國內有財團法人原先委託某國立大學,模擬與研製1款應用於人體血管之AI智慧無線監測的被動式天線感測器,但最後並未成功。該單位得知龍華科大有相關儀器設備與實作技術後,今年2月找上龍華科大合作,由陳逸謙指導電機工程系印尼籍碩士生Dyan Eko Wahyu及PBL物聯網技優領航專班1年級學生許竹鈞,在2個月時間就完成感測器原型。

2名學生運用學校「(5G)行動通訊模組測試與調校類產業環境工廠」及微波通訊元件實驗室等相關設備,克服層層困難與挑戰。陳逸謙說,學生接獲專案任務後,利用課餘時間閱讀委託單位提供的相關資訊,並分析大量國內外期刊文獻,歷經1個月討論後有初步構想,並在實驗室研究。

Dyan說,模擬結果得到委託單位的設計要求後實作及量測,並運用到雷射雕刻機,雕刻出天線與感測器原型,全程都使用校內設備。許竹鈞則說,最難的是將銅箔貼合PI薄膜基材過程,相當考驗耐心,所幸最後完成任務。

陳逸謙指出,龍華科大擁有「3D數位電路板設計暨智慧製造類產線工廠」、「(5G)行動通訊模組測試與調校類產業環境工廠」及「高速傳輸介面電子構裝設計與測試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等3座教育部補助共3億餘元的類產線實作基地及相關實驗室,可以從設計到製造完成一體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