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通車率仍低 難撕「鬼橋」標籤

▲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2018年正式通車後,至今使用量仍不符合最初預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2018年正式通車後,至今使用量仍不符合最初預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NOWnews今日新聞] 2018年正式開通的「港珠澳大橋」耗資超過1200億人民幣,然而過去5年來使用率並不理想,就算新冠疫情結束後恢復通關,整體使用率仍與投資回報相差太大,外界認為難以撕去「鬼橋」的標籤。

根據香港運輸署數據顯示,耗資將近新台幣5340億元的港珠澳大橋開通後,使用量一直不理想,2023年實施了「港車北上」及「澳車北上」政策下,全年使用港珠澳大橋的車輛總數達到227萬9087輛,雖然創下最高紀錄但現實層面來看仍被認為使用率偏低。

曾在澳門工作五年、於香港公家機構近20年的張姓工程師告訴《美國之音》,由於來往港澳之間的船運系統多年來相當便利,因此當他因為工作需要而移居澳門時,他和大部分的香港人一樣,都是工作週間住在澳門,每逢週五或連假前夕就返回香港。

報導指出,來往港澳的穿梭巴士被稱為「金巴」,票價僅需新台幣255元,張姓工程師說就他的觀察港珠澳大橋「車流從來都不多,永遠都是我乘坐的金巴在橋上孤獨行駛」,而最大的問題是無論是香港口岸或澳門口岸,「離市中心都太遠」,因此使用大橋變相覺得更加遙遠。

港珠澳大橋的使用量和預期不符也是被稱為「鬼橋」的其中一個原因,統計下來2019年車輛使用量只有152萬輛,但就算實施了「澳車北上」和「港車北上」政策,申請人卻必須同時擁有香港和中國駕駛牌照,因此首輪申請只有1600人被批准有資格上橋。

此外,報導也提到香港、中國和澳門三地政府,在2008年原估計總投資為人民幣385.4億元(約新台幣1715億元),最初談好中國、香港和澳門的出資比例各為44.5%、42.9%和12.6%。但在2016年香港政府通過追加撥款後,香港段工程就撥款1177億港元(約新台幣4884億元)出現嚴重超支。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廣州暴雨天空「一秒入夜」如末日!香港發布今年首個黃色暴雨預警
避談抗議插曲!布林肯訪中前 中國使館警告「不得干涉台灣內政」
中國軍事重組「建網軍」!習近平設共軍新兵種 分析:更加集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