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絲演唱會電影「媒體奇觀」成新文化現象:粉絲狂歡打破空間限制,使「體驗」成為一種經濟商品

文:查厚葦

美國流行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樂壇震撼,不僅在音樂領域經歷17年的輝煌,更以其《時代巡迴演唱會》席捲全球。

然而,這次的演唱會不僅僅在現場掀起轟動,更推陳出新,透過電影《Taylor Swift:The Eras Tour》創造了嶄新的演唱會電影體驗,成為「新」粉絲文化的代表現象。

泰勒絲,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歌手之一,以其豐富的音樂才華,與橫跨多種音樂風格的歌曲、情感細膩深刻的歌詞而聞名。

無論是〈Love Story〉、〈Blank Space〉、〈Look What You Made Me Do〉,還是〈Cruel Summer〉、〈willow〉、〈Anti-Hero〉等歌曲都廣受好評。

她不僅在音樂領域打破多項紀錄,獲得獎項無數,更榮登2023 年《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成為時代雜誌創刊以來,首位以個人身份獲選的藝人,足以彰顯她在全球的影響力。

泰勒絲在今年3月啟動的《時代巡迴演唱會》(The Eras Tour)不僅在全球五大洲舉辦超過140場演唱會,還被冠以「泰勒絲經濟學」的美譽。演唱會帶動了各地演唱會周邊的經濟成長,成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現象。

不僅如此,本次巡演也被拍成了電影《Taylor Swift: The Eras Tour》(泰勒絲:時代巡迴演唱會),該電影上映後打破了多項紀錄,作為演唱會電影更是票房的佼佼者,沉浸式的觀影體驗讓全球粉絲能夠在電影院中同樣感受演唱會的震撼,深刻感受泰勒絲音樂的魅力。

這部電影不僅僅是音樂的呈現,更是一場文化現象,成功打破了演唱會和電影之間的界限。

體驗經濟:演唱會搬進電影裡

演唱會電影是一種將音樂和視覺藝術結合的影片,透過大銀幕呈現歌手的現場演出,提供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進入深度的沉浸式體驗,也打破了傳統演唱會的時空限制,觀眾更可以進一步深入感受演唱會音樂表演與歌手的舞台魅力。

王俐几以「五月天」為例,討論「體驗經濟」概念 ,強調提供消費者不同的生活體驗,使「體驗」成為一種經濟商品。

他指出,五月天演唱會透過特定主題,使得演唱會具有故事性,拉近與觀眾之間的情感距離。

五月天演唱會電影 則透過演唱會電影讓觀眾在電影院藉由看故事的方式穿插看到演唱會的片段, 且鼓勵觀眾帶螢光棒入場,體驗如身臨演唱會現場的應援模式,加強粉絲的體驗感。

其實演唱會電影並非近幾年才出現,但近年來受到疫情和全球音樂市場變動的影響下,演唱會電影迅速崛起,許多歌手或團體開始將演唱會搬上大銀幕,舉凡泰勒絲、碧昂絲、韓團BTS、NCT等藝人紛紛推出演唱會電影。

演唱會電影結合「體驗經濟」模式,將外在的觀賞活動轉化為內在的深刻體驗,此舉不僅加強了消費者參與活動的方式,同時也創造了豐富的參與回憶。

電影院成為「Live House」:打破空間限制的粉絲狂歡

簡妙如在其研究〈過度的閱聽人:「迷」之初探〉中,將「迷」視為閱聽人的一種,指在某段特定時間內,特別為媒介內容的某些特質所吸引,並有相當程度之認同與涉入的閱聽人。

她進一步綜合學者說法,將「迷」的特質 「過度的閱聽人」分成「外在行為」及「內在反應」。

外在行為包括參與群眾行為、生產創作迷的文本、組織迷的社群等,而內在反應則指涉迷的心理層面, 包括情感上的熱愛、崇拜,更進一步形塑對偶像的認同等。

其中引用了 Fiske強調迷的組織「迷群」(fandom)具有 「生產性」,閱聽人除了接收文本之外,也會進行其他的創作互動活動,並進而產生高度的認同與「涉入」。

Jenkins則提出參與式文化的概念,認為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粉絲成為參與式的,網路為粉絲提供一個平台,讓粉絲參與並互動,透過與他人討論、分享,粉絲與粉絲之間形成一種社會連結。

這種社會連結彰顯出粉絲對於偶像的認同,具體體現為「偶像崇拜」文化。

偶像崇拜相關的研究大多指出偶像崇拜是一種以「認同」為基礎的概念, 是一種特定的、過度熱情的認同表現形式。

簡妙如指出,「偶像崇拜」過程 中,伴隨著高度的「認同」與「涉入」,這些「過度」的反應行為,正是偶像崇拜的核心關鍵。偶像崇拜表現為對特定人物的欣賞、喜愛,以及對其行為的 學習、模仿、膜拜,甚至包括消費和追隨等積極投入的行為。

因此,偶像崇拜不僅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更是一種對特定人物的深入投入和全方位追隨的行為模式。

在此脈絡下,以泰勒絲演唱會電影《Taylor Swift: The Eras Tour》為例分析,可以發現演唱會電影不僅是音樂表演的呈現,更是一種文化現象。

該類型電影透過電影院的大銀幕與高品質的音響,提供觀眾模擬演唱會的現場效果,帶給粉絲沉浸式的體驗,以及視覺上的衝擊感。

同時一張電影票價格相比演唱會動輒幾千或近萬元,演唱會電影票價更為平價,且能夠擁有較佳的體驗感,不需要受限於演唱會位置視線不佳的原因,使得粉絲更容易參與,也讓偶像變得 不再遙不可及。

從演唱會電影的角度來看,隨著演唱會電影的興起,電影院不再僅僅是觀場深度的沉浸體驗,她鼓勵粉絲,將觀看電影視為身臨其境演唱會的機會。

因此,影廳影場所,也成為 「粉絲」的聚集空間,觀看電影成為一種共同的粉絲體驗,來自不同地區、背景的粉絲因為擁有共同喜愛的偶像相聚在此,共享他們對泰勒絲的熱愛,進而形成充滿共鳴的互動社群。

泰勒絲的演唱會電影不僅僅是音樂表演的轉化,其氛圍與傳統觀影也有所不同,特別開放了觀眾可以在影廳內拍攝、應援,甚至站起來跳舞。

在台灣,電影院業者為迎合粉絲的熱情,也開放了特定場次的「應援場」,讓觀眾可以拍攝、跟著音樂一起歡唱。

許多粉絲會組織影廳的線下活動,藉由發放螢光棒給其他粉絲一同歡呼應援、合唱歌曲,模擬演唱會氛圍,甚至會自備道具隨著音樂跳舞,有些粉絲還會自發性地,在影廳前面空地圍成一圈隨著音樂唱跳擺動。

也有粉絲會自製、配戴泰勒絲演唱會文化中的「友誼手鍊」, 在「友誼手鍊」串上自己的名字或喜歡歌曲的歌名,延續演唱會傳統,在電影院與其他粉絲交換手環。

在電影院內,粉絲不再是被動的觀看者,而是積極參與的主體。

這種開放式的參與模式,使得粉絲之間的連結更加深厚,同時也打破了傳統演唱會和電影觀影的界限,讓整個活動變得更加具有社交性和社群性,影廳也仿佛成為大型的「Live House」,充滿著粉絲的歡笑和歌聲。

互動式的觀影體驗成為新型態的全球性粉絲文化,也讓追星不再是孤單的行為,而是建立情感連結的社交活動。

演唱會電影:媒體奇觀成新文化現象

Douglas Kellner將被媒體極致渲染的事件稱為「奇觀」,指的是反映當代社會基本價值觀、戲劇化解決衝突的媒體文化現象,引導個人適應現代生活。

演唱會電影類型興起的現象符合Douglas Kellner「媒體奇觀」觀點,反映現代社會價值觀並提供戲劇性解決衝突的媒體文化現象。

演唱會電影被視為體驗經濟的一部分,透過結合音樂和演唱會元素,深化了消費者的內在感受,創造同時滿足視覺和聽覺的盛宴,也成為構成沉浸式體驗的原因。

觀眾不再僅是被動的觀看者,更是積極參與的主體,形成了一種粉絲文化的「消費奇觀」。

透過觀看演唱會電影,粉絲得以表達對偶像的強烈情感並積極參與,這種參與形成了獨特的粉絲文化。

演唱會電影的崛起不僅豐富了音樂表演的呈現形式,還激發了全新的文化消費體驗,促使電影院更關注與音樂相關的多元文化表現,形成一種粉絲文化的「消費奇觀」。

粉絲經濟與粉絲消費實踐行為

「粉絲經濟」在這個時代嶄新的模式下,得到了更大的發展。觀看演唱會電影不僅僅是一場娛樂體驗,更是一種消費行為。

粉絲對於泰勒絲的追星活動不僅在音樂領域,更擴展至經濟和消費層面。

透過觀影,粉絲不僅滿足了觀看偶像表演的渴望,同時透過購買電影院業者所推出相應的周邊商品套餐,如造型杯、爆米花桶等,滿足了收藏偶像商品的情感需求。不僅深化了粉絲和偶像之間的情感連結,也帶動了電影院業績的增長。

總的來說,泰勒絲演唱會電影《Taylor Swift: The Eras Tour》的成功,不僅反映了演唱會和電影的巧妙結合,不僅呈現出豐富的音樂表演呈現形式,更代表了一種新型態的全球性新型態的粉絲體驗。粉絲們不僅僅是觀眾,更是參與者和創作者,共同建構著這場表演的獨特文化。

延伸閱讀
若持續泛政治化抨擊金廈海域事件,就可能進一步引發「破窗效應」與「佛格森效應」
日本快消品市場的新轉向:跨年齡層的期待與挑戰

更多熱門影音:
吳姍儒「無聊咖啡」遭黑衣男砸店 吳宗憲同步發聲曝現況
小甜甜親上回應「沒跟愷樂決裂」 被質疑雙面人行徑全說了
T-ara前成員雅凜驚傳深夜做出極端選擇! 「長文控訴遭家暴」圈外男友發聲:停止這樣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