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市長京華城專案首次召開 議會小組指出3大可疑點

京華城 原型照片(中央社)
京華城 原型照片(中央社)

為了釐清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通過的京華城改建案爭議,台北市議會專案調查小組今天召開首次會議並約訪相關承辦公務員,召集人游淑慧質疑京華城原沒提容積獎勵,市府卻送出百億容積,及2020年6月20日會議中有3委員表達,北市府與京華城在行政訴訟,應暫停研議,但時任副市長彭振聲卻未停止研議,等三大疑點,十七日將持續訪談釐清。

京華城改建案爭議不休中,台北市議會組成「京華城容積違失案專案調查小組」,由國民黨市議員游淑慧擔任召集人,小組成員包括國民黨市議員鍾小平、楊植斗、曾獻瑩,以及民進黨議員洪健益、許淑華、趙怡翔,和民眾黨議員陳宥丞、社民黨議員苗博雅。

游淑慧指出,京華城全案關鍵點在於決策轉彎過程,都囊括在第1冊資料內,今天會中討論發現有非常奇怪且有貓膩的決策轉彎過程。

首先,經資料調閱才知,京華廣場早已於民國一零九年二月十四日就通過都市設計相關幹事會議,業者當時並無修改都市細部計畫,也無創設容積獎勵的想法;且後來業者於一零九年三月十七日送交時任台北市長柯文哲的陳情信內容,也未提及要修改細部計畫及容積獎勵,為何後來政策大轉彎「要五毛給一百」,柯市府竟送出價值新台幣上百億元的容積率。

游淑慧再提到,關於京華城陳情信盼有補救措施部分,都委會於一零九年六月二十日召開首次專家會議,出席的四名委員中,有三人都提到柯市府和京華城正在行政訴訟,應先暫停研議並等待七月行政訴訟結果再論,僅另一人建議柯市府和京華城研擬適當可行的補救。

她說,上述委員發言紀錄經都委會完整送交當時的都委會主委、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核閱,結果彭振聲僅採用少數一名委員說法並核准,府級並未暫停京華城陳情案的研議,還讓「失速列車」繼續開下去。

此外,一零九年七月三十日都委會召開時,此案行政訴訟結果為市府勝訴,已無須對京華城提出任何補救措施,應停止研議。但彭振聲僅裁示修正「補救」兩字,正式轉為一般都市計畫修正案,並持續進行京華城提案的審議,繼續給獎勵「掛羊頭賣狗肉,換湯不換藥」。 游淑慧說,昨天會中市府相關承辦人員心證,也認為市府打行政訴訟過程中,為何要先和訴訟對象研議補救措施,留下疑點。

最後,游淑慧提到,最好笑的是京華城起初並未期待要得到容積獎勵,陳情信都沒有提到此事,但柯市府「要五毛給一百」,列車繼續往前開還照單全收,京華城後來所提方案內容的公益性和對價性都不足,柯市府為何連刪減都沒有,京華城提容積獎勵上限二十%就全給,行政訴訟都贏了,為何還要繼續賠。

針對此案三個轉彎點疑慮,包括「當時多數委員建議等行政訴訟結果再論」、「行政訴訟勝訴後卻未喊停續審」、「京華城法定獎勵公益性不足卻照單全收」等,游淑慧指出,都發局在前線打行政訴訟,柯文哲和彭振聲卻在後面答應給人補救,豈不是「吳三桂行為」。

專案調查小組召開首次會議,另邀請台北市都發局相關人員列席說明,游淑慧會後向媒體說明,會議過程採不公開,是認為沒必要公審公務員和作秀,且這種做法也未必會讓公務員說出真心話。

每次會議紀錄會後發送,且都有錄音存證,未來必要時才公開。

游淑慧說,都發局會前整理提供此案七大冊完整資料,今天會中主要討論第一冊部分,以及釐清後續會議程序等。

游淑慧表示,專案小組十七日會議仍要持續進行公務員、事務官訪談,以釐清案情疑點;二十日將邀請當時的府外學者、專家配合說明其當時意見,進行相關訪問和取證;市府政務官和政治人物約談部分,會放在比較後面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