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總膽管囊腫先觀察6個月再開刀,但出現4種狀況,就要盡快手術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林隆煌(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級醫師)

 

一位新生兒因為出生前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有總膽管囊腫,於是轉來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經由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掃描確診為第四型膽道囊腫,因病人目前並無任何症狀,與小兒外科醫師討論後先讓病人出院,等6個月後再回來接受手術。

 

一般無任何症狀的嬰幼兒可密切觀察至6個月以後再手術,但是有下列情形,如腹痛、肝功能異常、黃疸、總膽管囊腫持續變大,無論年齡大小均需要盡快手術。

 

肝臟是人體第二大器官,位於腹腔、橫 膈膜下方、胃和腸上方,除了產生幫助腸道 消化食物的膽汁外,肝臟還以多種方式幫助 身體:包括產生凝血因子使血液正常凝固、 輸送氧氣並支持免疫系統的蛋白質、儲存額 外的營養、清潔血液中的有害物質、控制血 糖和膽固醇水平。

 

正常的肝臟會產生膽汁來幫助消化食物 ,當孩子患有總膽管囊腫(總膽管腫脹)時,膽汁會回流到肝臟,這會導致肝臟問題或 胰臟發炎,因為它阻塞了從胰臟到腸道的 主管道,患有膽總管囊腫的兒童成年後罹 患膽管癌的幾率較高,早期治療可以降低這 些風險。

 

造成膽總管囊腫的原因

總膽管囊腫是一種先天性或後天性疾病 ,它會減慢從肝臟到小腸的膽汁流動,導致 膽汁系統“倒退”,而引起一系列健康問題 ,大多數膽總管囊腫(約三分之二)於兒童,在10歲之前會被診斷出來,在已開發國家,總 膽管囊腫的發生率約為10萬至15萬分之一, 女孩是男孩的4倍,東亞地區總膽管囊腫的盛 行率較高,日本的發生率高達千分之一。

 

先天性的原因乃是總膽管囊腫患者遠端 膽總管中存在較少的神經節細胞,導致總膽 管近端擴張,這與賁門失弛緩症和先天性巨 結腸的發病機制相當。而後天性的原因最受歡迎的是巴比特(Babbitt)理論,該理論指出 囊腫是由異常胰膽管交界處(APBJ)發展而來APBJ是指膽管和胰管在奧迪括約肌近端1 2公分處匯合,形成的長通道不被括約肌 覆蓋,允許胰腺和膽汁分泌物回流和混合, 造成胰腺酶的活化,引起壓力升高,最終導 致膽管樹擴張、發炎、上皮損傷、發育不良 和惡性腫瘤。

 

常見的不適症狀

有些膽總管囊腫是在孩子出生前透過超 音波檢測發現,有時嬰兒出生後,孩子的父 母或醫生可能會注意到右上腹部有腫塊,儘 管兒童出生時患有總膽管囊腫,但症狀可能 會在嬰兒期出現,也可能在幾年內不會出現

 

嬰兒或年齡較大的兒童可能會出現以下症 :腹部腫塊、右上腹部疼痛、黃疸、噁心 和嘔吐、發燒。

 

膽總管囊腫如何診斷?

總膽管囊腫最常透過超音波診斷,在極 少數情況下,囊腫可以在出生前透過產前超 音波診斷出來,其他可用於診斷膽總管囊腫 的影像學檢查包括,電腦斷層掃描、磁振造影胰膽管攝影或內視鏡逆行 性胰膽管攝影。

 

總膽管囊腫的種類和位置

總膽管囊腫可在肝內( )或肝外(肝外)的膽管部分 形成。根據總膽管囊腫出現 的位置,有五種基本類型: I:最常見的類型 (80-90%),涉及部分或整個 膽總管的囊狀或梭狀擴張, 且肝內管正常,第II: 總膽管突出的孤立憩室。

 

III型或膽總管膨出:由總膽 管十二指腸部分或胰管交匯 處擴張所引起,第IVa: 徵是肝內和肝外膽管樹多次 擴張,第IVb:僅涉及肝 外膽管的多處擴張,第V型或卡羅利氏症:肝內膽管囊性擴張。

 

膽總管囊腫如何治療?

患有總膽管囊腫的兒童需要手術切除, 如果囊腫位於肝內,則需要切除肝葉;如果 囊腫位於肝外,則需要切除肝外的部分導管 ,該手術還包括使用一段腸道進行膽道重建。近年發展的微創手術(MIS)是使用小型手術 工具和相機或望遠鏡透過小切口完成的,MIS通常可以減輕疼痛、減少疤痕並加快恢 復時間,用於切除膽總管囊腫的MIS的一種形式稱為腹腔鏡手術,在此過程中外科醫生 使用由小型望遠鏡引導的小型器械控制其運動,同時在視訊螢幕上觀看它們。

 

透過這種技術,兒童可以在一到兩天內回家,並比接受開放性手術的兒童更快地恢復正常活動。微創手術的其他好處包括:疤痕非常小、術 後疼痛減輕許多、住院時間較短。如果不進行手術,患有總膽管囊腫的兒童將面臨其他 問題的持續風險:如膽道阻塞、膽管感染、黃疸、肝硬化,成年後,如果不及時治療, 總膽管囊腫可能會癌變。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寶寶尿布疹,為何天冷更嚴重?醫曝「4大主因」 別用凡士林、痱子粉取代屁屁膏
·小孩「含飯不吞」恐是「1功能發展有問題」 ! 大量流口水、愛用奶瓶進食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