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空污助健康 國衛院:PM2.5濃度12.5效益最大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3日電)國衛院分析國內空污狀況對民眾健康影響發現,近10年空污改善確實降低對健康衝擊,其中PM2.5濃度減量至12.5μg/m3時,權衡付出的經濟成本與改善的健康成本,可達最大效益。

國家衛生研究院召開「實證研究推動改善台灣空氣品質標準與指標」記者會,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陳裕政簡報說明國內空氣污染減量對民眾健康效益

相關研究成果。

近年國內空氣污染管制成效,陳裕政說,所有污染物濃度皆有改善,細懸浮微粒(PM2.5)、懸浮微粒(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及一氧化碳(CO)有9成以上測站濃度顯著逐年下降,防治效益值得肯定。

各污染物中以PM2.5及SO2改善特別明顯,但臭氧(O3)僅38%測站濃度顯著逐年改善,甚至有3站逐年上升。

國內近10年PM2.5污染改善與慢性疾病死亡部分,陳裕政說明,從2007年的31.7微克/立方公尺(μg/m3)下降到2017年的21.47μg/m3,肺癌減少4.26%、慢性阻塞性肺病下降6.91%、缺血性心臟病減少6.56%,中風也減少7.31%;在PM2.5濃度32μg/m3與25μg/m3環境相較,老人握力下降1.7%、肌肉量減少1.3%、體脂肪增加2.4%。

陳裕政說,研究顯示,當PM2.5減量到12.5μg/m3時,減量所付出的經濟成本,與改善的健康成本大致相當,可以達到最大效益;若要達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Green等級(年齡標準化可歸因死亡率小於等於18/10萬人),則須減量到年平均12.1μg/m3。

NO2部分,陳裕政指出,研究發現,濃度25ppb與19ppb相較,會導致侷限性換氣功能損失。而國內2000年到2018年,年平均NO2濃度從17ppb降低到9.7ppb,使可歸因於NO2的孩童氣喘診斷發生率,從19.5%降低到12%。

SO2污染,陳裕政說明,分析台中出生世代,發現女性孕期SO2暴露與孩童出生後智商呈現顯著負相關,都顯示空污對國人健康影響。

國衛院並與環境部(時為環保署)攜手執行2期共8年的政策科技綱要計畫,期望依據本土空污與健康數據分析,建置反映國人健康的空氣品質指標,並提出適合台灣的空氣品質改善與標準值建議。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張根穆表示,已根據國衛院實證研究成果、考量防制成本與經濟效益,在今年4月29日公告修正「空氣品質標準」草案,預計7月上路;其中PM2.5標準下修到12μg/m3,是參考美國等各國標準,此外,下半年也將修正空氣品質指標(AQI),以更貼近實際對民眾健康影響。(編輯:管中維)1130513

看更多相關新聞
國衛院10年追蹤研究 空汙增中風死亡率
專家解析 PM2.5為何傷肺更傷心
糖尿病患暴露高濃度PM2.5傷腎
PM2.5太濃 中南部空汙慢性病死亡率最高
評論/空汙嚴重地區 應加強癌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