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沈伯洋腦震盪照核磁共振不合理之處 名醫轟:急診災難的開始

立院17日爆發激烈朝野衝突,期間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從主席台後方衝進議場時,遭藍委拉下而頭重摔在地,事後進行核磁共振(MRI)檢查,發現有腦震盪狀況。不過,名醫蘇一峰對此質疑,MRI檢查相當耗時,根本不適合在緊急狀況使用,他砲轟,這是急診災難的來臨。

沈伯洋昨(18)日和同黨立委一同召開記者會說明自身情況,他提到,目前傷勢主要是輕微腦震盪,暈眩、吐了幾次,此外,肩膀有挫傷,非常疼痛。沈伯洋痛批,雖然傷勢沒有很嚴重,但這就跟開槍殺人一樣,子彈沒有打中還是叫殺人未遂,對於完全沒有底線的立委,予以最嚴厲譴責。

而針對沈伯洋送醫後進行MRI檢查,蘇一峰昨在臉書連發數則貼文質疑,他指出,腦震盪在MRI的醫學影像中,是呈現「正常」的狀態,且就算擔心有問題,應先做電腦斷層掃描(CT),何必做昂貴的MRI?

蘇一峰續指,MRI不是在頭撞到等急診狀況的常用檢查工具,若患者頭部撞到後,意識沒有改變,那可能是腦震盪,一般是以「先觀察、回家休息」的方式處理;若患者撞到意識改變、要趕時間救命,也是安排進行CT掃描,MRI要做1個小時,根本不適合緊急狀況使用。最後,蘇一峰也直呼,在患者意識清醒的情況下安排進行MRI檢查,不僅錯誤教育民眾,更因造成MRI操作人員晚上還要值班,幫忙做不急的檢查,「這才是急診災難的來臨」。

不過,對於蘇一峰的說法,台大醫院急診臨床教授李建璋受訪回應,MRI其實也是常見的急診檢查,常於檢測腦中風、其次是腦瘤。李建璋說明,檢測腦震盪情況時,對於腦震盪的情況,通常會先使用CT掃描查看是否出血、骨頭是否受傷,若沒特別症狀,就可以返家觀察,若持續有症狀,還是會需做MRI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