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米飯復熱美味秘訣 東大附小團隊獲科展首獎

東大附小老師王采晴(左起)、學生李苡綺、蕭巧安、陳亞孜、陳翊辰、許碩恩組成科展團隊獲,臺東縣第64屆科展國小組生活與應用科學類首獎。
東大附小老師王采晴(左起)、學生李苡綺、蕭巧安、陳亞孜、陳翊辰、許碩恩組成科展團隊獲,臺東縣第64屆科展國小組生活與應用科學類首獎。

好奇超商販售的冷藏飯糰為何在加熱後依舊美味,國立臺東大學附設實驗小學四年級科展團隊,以「魔法變變變!把吃剩的米飯恢復原狀」為主題,反覆實驗,探究復熱米飯的最佳方式,獲得臺東縣第64屆科展國小組生活與應用科學類首獎,進軍全國賽。

 

「為什麼便利商店的飯糰微波後,米飯都不會變硬,可以很美味?」三年級自然課上到「廚房裡的科學」,學習物質加熱後會產生的變化,不禁好奇為何超商冷藏飯糰復熱後米飯依然Q彈,東大附小學生許碩恩、陳翊辰、陳亞孜、蕭巧安、李苡綺組成科展團隊,著手研究。

 

從調查大家對「好吃米飯」的定義,觀察不同米飯的黏性,到保存米飯的溫度、時間、容器,以及復熱時使用的容器和加熱方式,反覆測試,得出結論,陳亞孜說,「用陶瓷碗然後用電子鍋的搭配是最美味的,也發現用夾鏈袋和保鮮盒加蓋保存,勝過用保鮮膜覆蓋,冷藏時間不能超過24小時,會比較黏。」

 

從生活中尋找問題,並解決問題,東大附小團隊獲臺東縣第64屆科展國小組生活與應用科學類首獎,許碩恩說,「學到很多,有些可以在生活中運用的到。」陳翊辰學會怎麼洗米、煮飯,「跟媽媽煮得一樣好吃!」李苡綺則說,未來希望研發像自熱火鍋的無火加熱裝置,遇到災難、停電也能吃到好吃的米飯。

 

指導老師王采晴表示,學生利用早自習、午休時間做實驗,放寒假也把實驗帶回家做,花了半年時間完成,在過程中激發察覺問題的能力,「成長蠻多的!」接下來針對全國賽將加強學生的對答能力,期待取得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