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剪刀經濟夯 約會吃家裡

「剪刀經濟」劃開了疫情後的時代。覆加熱即食的食物,成為各年齡層用餐的首要選擇。圖/本報資料照片
「剪刀經濟」劃開了疫情後的時代。覆加熱即食的食物,成為各年齡層用餐的首要選擇。圖/本報資料照片

如何輕鬆準備好晚餐,及時趕上脫口秀?史旺森電視餐,只要丟進烤箱就能品嘗的家常菜。--1955年史旺森廣告

疫情改變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更是一夕之間讓臥房成了辦公室,客廳到廚房就可以讓兩個世代爭分裂;貧與富、戴口罩者和痛惡口罩者。夫妻之間私密的空間不再,甚至連耳鼻喉科診所醫師也面臨有史以來最大關店潮。

疫情後的今天,我們不再關注冷凍宅配的高額運費,感情也逐漸增溫在微料理烹煮的冷凍調理包中,選擇低頻自煮,這股趨勢「剪刀經濟」劃開了疫情後的時代。

「剪刀經濟」指消費者購買後只要拿出剪刀,將包裝剪開,食材無需加工清洗、也不需要自行調味,只要依照烹飪步驟,就能輕鬆完成上菜。這種覆加熱即食的食物,在疫情解放的現今,更是成為各年齡層的首要選擇。

主要採購族群大分類有銀髮族群。銀髮人口普遍在家用餐,伴隨年齡的增長,體力、行動上較不如以往,吃的量少,且出門採買是一種負擔。若是購買冷凍食品,因保存期較長,量可以多,烹煮又快速,解決了高齡人口的用餐困擾。少子族群。小家庭,只有兩、三人,每餐的量不多。

冷凍食品兼具量少、不用額外花時間處理食材等特性,因此獲得許多家庭的青睞。再來是單身族群。對單身的人來說,烹煮很麻煩,不如去吃外食比較快。當下班時間晚,又累又餓,如果有冷凍食品,只要一加熱就能馬上上桌,十分的便利。

隨著消費者的生活型態在疫情年代轉變,微料理的烹飪方式,符合現代人的生活作息。冷凍食品的改造有別於以往,除了快速方便也強調口味好吃健康。後疫情時代各大冷凍食品廠趁勢努力研發精緻化及選擇多元化,在包裝上不但變得漂亮許多,附上詳細烹煮說明且品項豐富;量販店、電商也都推出自有品牌加入行列,企劃後委託代工廠研發,將通路品牌商品化生產販售。

疫情後時代對台灣冷凍調理食品的影響,可說是自從連鎖超市開始有冷凍食品櫃以來,最大的衝擊也造就了冷凍食品的創新。甚至影響了開放國外進口蔬菜與肉品,造成台灣在地農產面臨滯銷最大危機。我們已經漸漸看不到調理包後面都是台灣在地的肉或是蔬菜。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第三代半導體 黃金陣容成形
寧德時代 最大鋰電池基地投產 福鼎廠逾人民幣千億產值
三引擎催動 金居Q4獲利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