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肺癌不要怕! 醫師QA精闢解析一次看

即時中心/游明哲報導

台灣2022年主要癌症的死亡原因,第一名為肺癌,近期衛福部公告新增「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自今(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關於NGS、肺癌的相關問題,「台灣肺癌研究學會」邀請台大醫院內科部胸腔科何肇基教授,為民眾進行說明。

確診罹癌後,一定要做NGS嗎?

何肇基指出,這個基因檢測是目前癌症精準治療的一個重要步驟,但並不是所有的癌症都需要做NGS。

以肺癌為例,小細胞肺癌目前是不會建議做NGS,但鱗狀細胞癌方面,如果沒有抽煙的病人,基本上會強烈建議做次世代連續分析的基因檢測,

NGS一次可以檢查非常多種的基因變異,有機會節省時間或是檢體的狀況下,尋找合適的標靶藥物,因此要不要做,可以跟醫師討論,並且尋找最適合的檢測方式。

確診後,什麼時候適合做NGS?

何肇基說明,剛確診後做NGS能夠幫助精準找到適合的標靶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做NGS,則能幫助醫師制定接下來的治療計劃,因此若有意願,可以跟主治醫師討論細節。

NGS的進行大約需要多少時間?採集檢體到報告產出是否會推遲治療?

對此,何肇基表示,根據各家醫院的作業流程與檢測基因數量不同,產出的報告大概需要8到21天不等。在這段等待的時間內,主治醫師會根據國際公認治療準進行治療,不會因為等待結果而延後治療。

採檢對病人有危險性嗎?

如同任何醫療行為均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性,採檢也是一個醫療行為的一種。若為了要達到精準治療跟病情控制的必要過程,需要採檢的話,何肇基還是強烈的建議需要採檢,主治醫師也會根據狀況做評估。

檢測出來報告中推薦了許多藥物,應該優先選擇哪種治療?

基因檢測所看到推薦的藥物均有經過臨床試驗證明其療效,但是到底要選擇哪一個藥物則必須根據經驗。主治醫師會根據臨床試驗的證據強弱、病情、個人的需求做出最合適的一個決定。

如果檢測出來沒有相對應治療的標法藥物,該怎麼辦?

若在基因檢測找不到驅動基因的突變,主治醫師仍會依照臨床治療準則進行治療。如果有基因突變的話,且沒有已核准的標靶藥物治療,可以與主治醫師討論有沒有新藥臨床試驗可以參加,或者有沒有恩慈療法。

治療期間只需做一次NGS就好嗎?驅動基因的變異會不會因為病程而改變?

腫瘤可能因為治療而產生基因變異來對抗藥物。因此,隨著病程的進展,醫師會依照各階段的狀況評估是否需要再次採檢進行次世代定序分析,找出當時驅動基因新的變化來決定下一線的治療。

第一次的基因檢測如果沒有驅動基因變異的話,基本上後續的治療是不太需要再做次待定序分析、基因檢測,再來尋找新的突變。但是如果本身是有驅動基因變異,而且開始使用標靶藥物,當標靶藥物沒有效的時候,通常會建議再做一次基因檢測,主要是因為有可能會有第二個基因的變異,有機會用到所謂的雙標靶的治療。

所以使用標靶藥物的人,在藥物失效之後,通常會建議再做第二次或是第三次的次世代定序分析。

檢測出同時有兩種肺癌驅動基因變異,需要同時使用2種藥物嗎?

何肇基說,一般來講,驅動基因的變異就是癌症能夠生長轉移的最大的原因。一個肺癌只會有一個驅動基因的變異,所以,初步診斷的時候,如果同時發現兩個驅動基因的變異,其中一個可能就是假象。

但是,在開始使用標靶藥物的時候,癌細胞在接受壓力的情況之下會無法生長,那可能就要找出自己一個存活的方式,因此就有可能會發展出第二個驅動基因的變異。

所以在使用標靶藥物之後做基因檢測,可能會找到兩種肺癌驅動基因變異。這時候,這兩種驅動基因的變異是有意義的,也是因為這樣,才有可能使用所謂的雙標靶的使用。


原文出處:快新聞/得了肺癌不要怕! 醫師QA精闢解析一次看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癌症死亡率最高是它! 肺癌治療方式、標靶藥物QA一次看
次世代基因檢測今納入健保! 19種適用癌症、相關QA看這裡
肺癌基因檢測方式「有這些」 專家解析「次世代基因定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