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沙丘:第二部》解析:從電影中「造神」概念,剖析充斥偶像的當代社會

文:員力覺醒

領袖與神:權力與信仰的共振

《沙丘》這個被眾人寄與厚望的太空史詩,經過乖舛的演員工會罷工延期後,終於迎來了續集。這次帶著更強大的卡司、更壯碩的史詩場面回到了百廢待舉的戲院,終究它能否成為史詩電影,或更宏觀地來説,成為電影的彌賽雅呢?

其中片中也對於神與造神的核心概念進行更深入的探討。本篇評析主要透過電影中的情節與潛文本,來嘗試理解並詮釋「造神」這個概念,並剖析現今社會中「造神」的可能性。

繼第一集的發酵與鋪成,我們跟著Paul的預言來到了第二集,我們看見諸多充滿既視感的預言被應證、實現,同時也一步步看著Paul成為Freman口中的彌賽雅Lisan ai gaib。

當所有人都在質疑Paul是救世主的預言時,究竟是什麼讓眾人開始動搖自己的想法?是什麼讓他們丟下自我意識而盲目跟從?是神蹟、是輿論、亦或是害怕,驅使他們相信這件無法被應證的傳說。

Lady Jessica在片中不斷透過虛無的謠言,以「聖母」位高權重的形象與權威來散播謠言,人們一旦活在淫威與群眾的壓力之下,拋棄了自我的個人意識,便失去了主體性。

這樣的權勢與預言在渴求救世主Freman的面前簡直是福音,他們長久活在對預言的期待以及陰影之中,Jessica以聖母的形象帶來虛有其表的救贖,毫無依歸的Freman此時終於得到了能夠心安理得的機會,Jessica不費吹灰之力就建立起了信仰,Freman則像個無頭蒼蠅的跟隨著他們口中所謂的Lisan ai gaib。

隨著Paul的預言一一驗證,他開始對於預言感到史無前例的恐懼,同時他也感受到其中的苦難與折磨才正要襲來,Paul為了不讓預言成真,無所不用其極的躲避一切讓未來步上預言的可能,謹慎的作出所有抉擇,卻仍然躲不過命運的追捕,他走的每一步其實都在命運的掌控之中,為了保護Freman以及他所愛的一切,Paul不得以向命運屈服,走上好像早已被鋪好的道路。

他從來不奢求救世主之名,更從來不貪圖任何無關乎他的利益,但這時他唯一的辦法就是跳出來成為眾人的景仰,以解救數萬名無依的靈魂。Paul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Freman的神。

Paul在電影中以一個領袖之姿,帶領Freman與僅存的Atreides一同反抗皇帝,為厄拉克斯帶來祥和以及更勝以往的榮景。然而在片中的領袖Paul是否能跟神劃上等號?

不僅是片中Freman口中呢喃將Paul擬作的彌賽雅,神與領袖更同樣是被人的信仰與希望所創造,當人們無依無靠時,需要一個如同神一般的存在讓人們將希望寄託於此,匯集人心、建立政權以穩定民心。

然而,把領導人視為神;把神的聖旨當作一切真理的概念,這種所謂「神的再造」不經讓人想起不寒而慄的法西斯主義,Paul所建立的這個王朝是否將重蹈歷史的覆轍,最終成為暴政呢?

到了片子的尾聲,Paul與Chani曾經相愛的兩人,已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在Chani眼中她的心上人早已變了樣,如今成為了一個恐怖的暴君。在強調集體性、民族意識高漲的Freman眼中,他們沒有位階卑賤之分,Chani更是希望Paul能以同等方式對待她。

然而Paul因情勢所迫,最後卻選擇以極權的方式統治厄拉克斯,將自己塑造為神,明顯違背他們曾經的約定,他們之間彷彿隔著一片神與人的隱形之牆。當Chani開始懷疑Paul所做出地選擇時,導演選擇給兩位主角大量的特寫對視鏡頭,展露出Chani的隱憂以及Paul的遲疑,透露出雙方在為勢所迫下做出艱難抉擇的無奈。

電影也結束在Chani不捨地望著Paul所建立起的一切,騎著沙蟲揚長而去。電影留下未解之謎,也留下無限的懸念......

「造神」這個神學概念看似距離我們很遙遠,但在迷茫與恐懼充斥的當代,人們比起以往更需要情感寄託,領袖與神更是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地蹦出。當我們投其所好,去支持我們心中的偶像、候選人、領導人,如癡如醉的推崇,這樣又何嘗不是一種造神呢。

我們不妨去思考,這樣造神的理念是否有違我們最初的本意,我們是否曾像是Freman一樣盲從,反之亦然,這樣的造神是否反而創造出如同片中Paul一般的獨裁者?

延伸閱讀
習近平睽違五年訪歐: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對中國各有什麼戰略價值?
公務員自認遭習近平背叛、民間抗爭與自殺頻傳,中共距離垮台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