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520/對外關係 前外長:結合民主盟友突破封鎖

對於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前外長陳唐山表示,台灣應持續深化與理念相近夥伴的關係,並期待未來能突破聯大第2758號決議對台灣的封鎖 (央廣檔案/記者王照坤 攝)
對於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前外長陳唐山表示,台灣應持續深化與理念相近夥伴的關係,並期待未來能突破聯大第2758號決議對台灣的封鎖 (央廣檔案/記者王照坤 攝)


準總統賴清德「四大支柱」以及延續蔡英文總統的國際路線,應是未來外交政策的主要做法。前外交部長陳唐山就表示,台灣應善用民主陣營對中國的厭惡,持續深化與理念相近夥伴的關係,並期待未來能因此突破聯大第2758號決議對台灣的封鎖;前駐愛爾蘭大使杜聖觀則認為,各國優先考慮國家利益,因此期許賴總統提出的「和平」主張能進一步落實,透過對話緩和兩岸關係,以進一步打開台灣的國際空間。

賴總統:持續與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

去年七月,正在競選的副總統賴清德投書華爾街日報,提出「和平四大支柱」政見,分別是強化國防及不對稱戰力、改善經濟安全與供應鏈、持續與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建立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

今年四月,副總統在接見美國聯邦眾院跨黨派訪問團時表示,就任後將穩健落實四大支柱行動方案,期待與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有更多合作,持續推動深化台美關係;而新政府的國安人事公布後,副總統表示,團隊會延續蔡總統穩健、負責、可靠的國際路線,並與民主國家一起促進印太的和平發展。

由此可知,賴總統未來處理對外關係,重點會放在民主國家,全力促進我國與理念相近夥伴更緊密的連結與合作。

前外長籲做好內政 自然有很多國際朋友

前外交部長陳唐山表示,中國利用聯大第2758號決議聲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該決議並未處理台灣的歸屬問題,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也從未承認(recognize)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可是中國仍不斷以此瞞騙世界,封鎖台灣的國際空間。

所以在兩岸與外交政策孰先孰後的老問題上,陳唐山認為,民主陣營目前都很討厭中國的「氣勢」,所以台灣更應藉此持續結合理念相同的民主自由盟友,除美、日外,還有澳洲、印度,以及曾遭蘇聯壓迫等國家,什麼孰先孰後並非重點,陳唐山說:『(原音)所以有一天我們能突破這個東西,因為中國現在經濟不好,習近平做那麼久了,中國的經濟糟糕之後,會引起國內人的反感,有可能他們的體制也會改變,所以我們要擁護自己的民主、自由的體制,繼續努力。』

陳唐山強調,只要台灣把自己的內政做好、重視民主自由等共享價值,國際上自然就會有很多朋友。

杜聖觀:兩岸主導外交 應對話降低衝突

前駐愛爾蘭大使、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兼任副教授杜聖觀則有不同看法,他從實務面切入指出,兩岸關係其實主導了外交關係,因為中國大陸用其一中原則框住並打壓台灣,若能設法與中國大陸溝通對話,降低彼此衝突,反而可讓台灣的國際空間更為開闊。

杜聖觀強調,這樣的主張不是寄望於中國大陸的善意,也不期待他們主動表現善意,而是透過對話獲得相互了解之後,「不反對或不阻擋」台灣跟各國合作及參與國際組織,杜聖觀說:『(原音)朋友很重要,但是你也要考慮到他的立場,還有全世界為了自己的國家跟人民利益,這是擺前頭的、朋友擺後面的,今天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照顧到了,他跟你關係非常好。』

杜聖觀認為,以價值理念推動外交工作,在兩岸緊張關係沒有緩和情況下,具體效益其實有限,因為絕大多數國家或國際組織,都會優先考量其自身利益。

斷交恐會繼續 前外長盼台灣人要有自信

邦交國方面,陳唐山表示,有人給予外交承認,可以彰顯我國獨立主權,也可破除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說法,不過,更重要的其實是台灣人民自己要清楚認知,身處的這塊土地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陳唐山另也直言,在中國的打壓與封鎖下,斷交一定會繼續發生,但台灣人要有自信,我們是民主的模範、高科技的模範生。

杜聖觀則表示,邦交國是檢視標準,有國際承認才是一個國家,否則就只是一個政權,所以邦交國相當重要,期許新政府全力維繫。

杜聖觀也期許新政府可以更著力於經貿工作,台灣的貿易夥伴前五位依序是中國大陸、東協、美國、日本、歐盟;中國大陸占我對外貿易額約30%,ECFA應盡力延續下去;東協約占15%,又是新南向政策主要對象,應努力增加經貿往來,並進一步設法加入RCEP。

杜聖觀另特別提到,準副總統蕭美琴在外交方面相當專業,可以很好地輔佐賴總統處理對外關係,相信新政府的外交工作將會因此有些開展。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立院爆衝突 賴清德:會恪遵憲法、盼國會回歸理性討論
三大歌仔戲祝賀520總統就職 賴清德赴台南觀賞首場大戲
澳洲議員國會演說祝賀賴清德就職 向蔡總統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