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歡笑聲最悅耳 小青蛙劇團用戲劇與親子共樂

演出當下流行喜洋洋卡通劇,受到小朋友的熱烈歡迎。(圖片來源/文化臺中授權轉載,下同)

「戲可以暫停,但不能不演;經費可以拮据,但團員一個都不能跑。」在港區藝術中心駐館的小青蛙劇團,抱定這樣的信念,度過新冠疫情的危機,咬緊牙關過寒冬,冬眠過後,更加奮起活躍,為兒童帶來歡樂。

改編台灣名間流傳故事新虎姑婆巡演,讓人勾起童年的回憶。

立足臺中的兒童劇團

「小青蛙劇團」是一個立足臺中的專業兒童劇團,以大型人偶的演出為特色,走過30年,每年超過150場演出的劇團,在臺灣絕對是前段班。這對打造兒童戲劇王國的賢伉儷李心民、賴宇榛,面對經營不易的環境,不斷地尋求機會點,使劇團維持生命力。

談到劇團的經營,李心民當年的創業並非憑著一時衝動,相反的,曾任「一元布偶劇團」副團長的他,決心回到臺中成立劇團,是看好幼兒園的市場。以臺灣當時的狀況預估,大約可以支撐八個專業兒童劇團。

改編木偶奇遇記故事成為巡迴演出的戲碼。

然而這十年來,因少子化的趨勢,演出活動逐年遞減,從每年100多場跌至如今個位數字。所幸各地方政府主導的活動如藝術節等與日俱增,兒童劇是其中頗受歡迎的選項,因此剛好彌補了幼兒園場次銳減的缺口,加上每年劇團的巡演,於是小青蛙劇團屹立不搖,每年仍維持著約150場的演出。

自行製作戲偶,節省成本

除了因應客觀環境的變化做適度調整,更可貴的是,李心民基於「成本」的考量,將偶戲需要製作的各種「戲偶道具」,從委外製作改變成劇團自己製作,就能夠節省大量成本,並即時滿足需求,提升共作效率,並且增進對戲偶的認識,有助於設計接單,開闢另一收入來源。

採用拖鞋材料精心製作的環保布偶。

最初想要爭取港區藝術中心駐館計畫,李心民不諱言是因館舍地處海線偏遠區,有鑑於「開發客層」的考量而積極推動,儘管資源有限,劇團還是為海線的親子帶來許多的驚奇。

戲劇專業課程,場場爆滿

新小紅帽劇碼在駐館戶外演出受到觀眾熱烈的迴響。

小青蛙劇團除了演出設計之外,也開啟戲劇課程,在課程規劃上以一年四季劃分,每季都有「偶」的製作和操作課程,而戲劇中的相關美學元素,如音樂、舞蹈、造型等,都安排在課程裡。這些戲劇專業課程,僅酌收材料費,學費全免。每堂課收25人,場場爆滿,李心民認為這是培養觀賞民眾的大好機會。

比較有趣的一個反饋,是課程獲得親子認同後,家長和長輩竟不約而同反映:劇團可否設計專為成年人而設的戲劇和偶的課程?劇團也從善如流,開始設計相關課程,以滿足樂齡的退休人士。

駐館布袋戲講座課程非常受到大小朋友的喜愛,場場爆滿。

偏鄉地區推展戲劇

小青蛙劇團營運的另一特色是團員流動性極少,向心力強。團員與劇團一同成長,即便歷經921地震、SARS、COVID-19,劇團依舊維持著高頻率的演出量,從演員、服裝、道具、布景、到音樂等各方面的戲劇元素,皆能精益求精,維持一貫水平。

九年一貫藝術教育綱領,主張藝術領域的核心素養融入課綱,小青蛙劇團至偏遠地區推廣戲劇行動,呼應教育綱領的宏願,希望劇團繼續發揮能力,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優質的藝術環境。

本文轉載自《文化臺中》,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麻省理工年年爆滿表達課 教你精準預測群眾心理
近6旬婦「甲狀腺結節腫大」 靠中醫治療結節縮小、重獲健康
食譜看過來》日式松阪豬燒肉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