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尋找蝦夷富士遠古傳説——愛奴族冰雪美地巡禮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挑戰蝦夷(Ezo;北海道舊名)冰雪大地,被1898米蝦夷富士的羊蹄山所吸引。古老的蝦夷傳說催眠著人們,白天望著積雪未退的北羊蹄山,夜晚枕著稍低緩的南羊蹄山入眠,想著現已成了滑雪勝地的新雪谷/二世古(Niseko),愛奴(Ainu)族群如今安在哉?
羊蹄山的傳說
羊蹄山殊少養羊人家,山型也未有和牛羊相關元素,是愛奴族呼喚這山的發音。大和族從本州往北開拓,以其音取名羊蹄(Yotei),北南羊蹄有尻別(Shiribetsu )川流過。棲宿俱知安(Kutchan)數日,前山後山,晨霧雲彩,讀祢千遍也不厭倦。

位於小金湯的愛奴文化交流中心

愛奴族無文字傳世,只留少數發音讓人對照,且愛奴文化服飾、音樂慣習,多數幾乎已失傳。
日本近代對北海道先住民的政策,從最極端的「禁土人」到先住民保護入憲,融入若干轉型正義的想法。
隨著時代過去,北海道朋友說,現在很少純種愛奴族或先住民的人士了。
以朝聖的心情來到白老(Shiraoi),占地甚廣的戶外庭園牧地和室內展演活動。但館區開放時間一結束,甚為荒涼的白老村,按圖索驥傳統愛奴家庭經營的餐廳都不可得。
愛奴文化中心找愛奴族?
到了首府札榥,距離市中心一小時巴士車程的小金湯溫泉區,另有一處愛奴文化交流中心(Sapporo Ainu Culture Promotion Center),
硬體建築壯觀,戶外有愛奴族元素的茅草屋、木頭船;室內有實作傳統刺繡和木刻的體驗。觀光客著傳統服飾乾過癮,苦於少了深入的愛奴文化解說。
北海道舊土人保護法?
努力追逐著北海道少數民族足跡,當地友人激動地告訴我,那些都是謊言,北海道是有一些南島民族移遷而來,愛奴族不是唯一的先住民族云云。
當今北海道慶祝開拓150周年,鄉土展示館訴說著開墾的斑斑血淚,對於愛奴族的故事尚未有定論。
從歷史檔案看,愛奴族有點像高加索人,高鼻多毛髮;但在文化中心影音檔說明野菜的婦人又有點圓鼻矮小。
有一段日本人都不願面對的歷史,18世紀末德川幕府實行強力同化政策,迫使愛奴人改變風俗習慣,剃毛髮,穿和服,改日本姓。19世紀更明確立法禁止土人著傳統衣服、講部落語言。

作者攝於新雪谷Milk Farm ,背景即蝦夷富士山

最離譜的是1899年的立法「北海道舊土人保護法」。當時以「土人」帶有歧視的字眼稱呼,表示掌權者認為,愛奴族不同於日本的大和民族。法律名稱為保護,實者限制圈養。
二戰後新憲法改以「國民」的概念理解日本境內所有的住民,戶籍身分不再根據種族身份予以記載。此一制度缺點甚多,戶籍欠缺身份認定與登記,在當事人不確定的情況下,各項政策也連帶難以開展。
北海道愛奴協會即認為,戰後的20到30年間,日本政府對他們採取坐視不管的態度。
面對真相,先住民轉型正義
現在的北海道,有些地名是愛奴族語的音譯。如有名的登別(Noboribetsu)溫泉,來自愛奴語發音nupurpet,意思是深色的河。其他如札幌、小樽、室蘭等,也都是愛奴語地名。但愛奴語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將消滅的母語」。
1997年日本國憲法納入「尊重愛奴人權利」內容,通過愛奴文化振興法,取代舊土人法。2019年首相安倍晉三在國會首度稱先住民,制定「愛奴新法」,內容包括禁止歧視、觀光產業補助金制度、放寬傳統狩獵限制等。
儘管如此,最新2023年內閣府的愛奴文化調查,高達7成以上的人沒接觸過愛奴人或文化,有2成1民眾眼見歧視現象。

洞爺湖再仰望羊蹄山

洞爺湖再仰望祂
洞爺湖是北海道三大名湖之一,雪封後可開始航行遊覽船,仰頭一望,羊蹄山在面前,雪山輝映湖水,羊蹄山與本州的富士山其實相距超過1千公里,他們樂稱為蝦夷富士,惟巡禮冰雪美地只剩愛奴傳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