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外資眼中的麥加─中國為何失去光彩?

根據NEWSWEEK2月28日的報導,僅僅數年前,中國是外國投資的麥加,隨著其經濟的失勢,現在是辛苦地要吸引外國的投資人。

根據2024年2月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SAFE)所公佈的數據顯示,外國企業的資金流入指標,亦即《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額》在2023年僅只有330億美元,是過去30年來的最低水準。中國經歷了通縮壓力、房地產市場危機、年輕人失業以及製造業部門停滯等的問題。而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差距也在擴大。它是否能夠在不久的將來恢復其超越美國的氣勢呢?,現在已變得難以確信。

駐中國的美國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表示,中國廣泛適用的「反間諜法」更加讓外國的投資者望而卻步。

伯恩斯說:“在中國,資金流出的金額比來自日美歐洲和韓國的資金還要多,這是40年來的首次。”他在2月25日接受CBS新聞的訪問時候這樣說。

伯恩斯表示,中國政府對世界發出了矛盾的信息,他說:“一方面,他們聲稱‘我國對商業是開放的,歡迎美國和日本企業。’但另一方面,在2023年3月以後,他們對6到7家美國企業進行了住宅搜索。”

伯恩斯更進一步表示:“(中國政府)穿著鞋子踏進美國企業,將之關閉,並做出極其不當的找碴。”
一、 盡責查證(Due Diligence,是指在投資之前,對成為投資之對象的企業等,調查其價值與風險)是否為間諜行為?

伯恩斯所提到的是,2023年反間諜法修改後進行的家宅搜索。成為住宅搜索對象的包括了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公司(Bain and Company)的上海辦事處以及Due Diligence調查公司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的北京辦事處。思明智集團中有5名中國員工被拘留。

2023年8月,美國國務院對中國修改的反間諜法表示關切,稱:「被認為是間諜活動的範圍已經大幅擴大」,濫權逮捕的風險已經提高。

Due Diligence是對投資對象進行調查並評估其風險的業務。對於中國政府特別以Due Diligence調查公司為對象的理由,伯恩斯回答如下:中國政府想要壟斷有關中國國民和企業的數據。因此,美國企業參與這一領域的業務是不受歡迎的。
二、對知識產權的剽竊

除了反間諜法之外,伯恩斯還提到對知識財產權的剽竊,這也是使外國企業對在中國投資望而卻步的另一因素。

澳大利亞安全情報局(Austral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Organisation,ASIO)的局長麥克·伯吉斯(Mike Burgess)於2023年10月也表示,中國政府對於「知慧財產權和專業知識進行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持續且最細膩的盜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