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台灣民主選舉獨領風騷 ——2024年動蕩世界面面觀(一)

田牧(整理與編輯)
新的一年以來,全球局勢尤為走下坡路,俄烏戰爭已逾時兩年,烏克蘭節節敗退,美國、北約、歐盟絕不允許俄羅斯獲勝,這將意味著美歐的戰略失敗;以哈沖突,已陷入不斷升級的狂轟亂炸,又帶動了紅海危機,影響到正常的全球商業航線,美方數次要求中國政府向伊朗當局施壓,阻止胡塞武裝對紅海航運的襲擊;近日,歐盟宣布阿斯皮德行動(Operation Aspide),保護紅海及周邊水域航運免受胡塞武裝襲擊;在東北亞,朝韓海域沖突緊鑼密鼓,美國前朝核特使表示:2024年東北亞可能發生核戰爭等。雖然近日裏台海也出現了緊張事件,仍難掩今年一月台灣民主選舉獨領世界風騷,成為唯一令整個世界振奮的可喜可賀佳訊。
這些天,「閑話三人行」繼續我們今年的話題:2024年動蕩世界面面觀。本期特別邀請了台灣駐德國大使謝志偉與我們一起懇談。
1月13日的台灣民主選舉,跑在了全球之首,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在台灣總統選舉中,以超過五百五十萬的最高票勝選,打破台灣八年政黨輪替「魔咒」,既是突破,亦是創舉,證實了台灣人民堅持與維護自由民主勝利,也成為2024年動蕩世界面面觀之首要關注點。
兩岸人民的困惑
廖天琪:台灣選舉之後,中國和美國都有明晰的表態,充分顯出中美台三角關係的微妙。先說美國,華府高級官員:前國安顧問Hadley、前副國務卿Steinberg國會台灣連線的負責人,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紛紛訪台,這些高層訪問表示什麼?美國高興賴清德當選嗎?高官來訪要表達美國對台灣安全的保證嗎?
北京方面對於台灣的選舉結果可就怒從心上起,網民一片叫罵。對台軍機軍艦的騷擾變本加厲。其中有M503航線的改變,這是要造成一種更逼近台灣的「新常態」,借著民航的飛行路徑來混淆視聽,令人防不勝防。2月14日又有大陸的一條漁船闖入金門海域,遭台灣海巡追緝後翻了,死了兩個人,這立刻使得兩岸的對峙升級,好在雙方都還克制,沒有釀出大禍,但也足以令台灣人民緊張與不安。
台灣跟中國的統獨問題一直是兩岸人民的情感困擾。我出生在南京,成長於台灣,對我來說,兩地都是我的故鄉。七十餘年來,兩岸各自為政、互不隸屬,雖有對峙,但是也逐漸開啟了互相合作溝通。但近些年來大陸的態度強勢轉變,習近平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成為台灣的惡夢。中國對台在國際外交上進行封鎖,令各國紛紛與之斷交,軍事上文攻武嚇,經濟上採取擠兌,設立貿易壁壘,凡此種種都是惡意的態勢。這一切都令人齒冷。
我們還是回到台灣選舉後,中美台的三角關係的變化,請各位談談看法。還有,這次民進黨總統勝選,但是在立法院沒有贏得多數,這意味著未來黨派之爭會影響政局的穩定嗎?
台灣是「二戰」後國際秩序的一部分
謝志偉:這些年來,你們三位一直非常緊密地追蹤台、美、中三角關係,從方方面面的訊息與分析來說,我是不及各位的。說到美、中、台三角關係,在我眼裏既是不等邊三角,又是等邊三角。從國力與軍事實力來講,台灣弱小,無可爭議,但從印太地緣政治全局來觀察,台灣的重要性,無與倫比。1950年6月14號,麥克阿瑟將軍在韓戰爆發前,得悉杜魯門總統有可能放棄台灣的想法,即刻寫了備忘錄,開宗明義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兵力已經把整個中國大陸吃了下來,以後他擔心兩件事:第一,福爾摩莎(台灣)未來的前途是什麽?第二,假如福爾摩莎落入了一個對美國有敵意的勢力,那麽美國的戰略利益就完全失守。幾頁之後,他又寫到:台灣就會成一艘中國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從這個角度來講,台灣的重要性又與它的大小、強弱不成比例了。台灣小歸小,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在西太平洋、印太區域所扮演的角色、所起到的作用不可或缺、舉足輕重。在足球場上,一邊有11個球員上陣,前鋒、中鋒、後衛等都可以忽然有人倒地不起,短暫被擡到場邊去按摩、治療,比賽照樣可以繼續進行,但守門員絕不可缺失片刻。借助於這樣的思路,那麽台灣就是西太平洋、印太區域的門將,是前沿陣地,是中流砥柱,是全球民主聯盟中的重中之重,或者說是關鍵之關鍵。

圖/擷自賴清德臉書
圖/擷自賴清德臉書

圖/擷自賴清德臉書

民主聯盟國家批評中共政府改變「二戰」秩序,直指中共處心積慮「改變台海現狀」。在2024年台灣選舉前,中共政府對台灣百般威脅,尤其進行政治宣傳與導向:「投給民進黨,是選擇戰爭;投給國民黨,是選擇和平。」但台灣人民充滿自信,如此低劣的忽悠與欺騙,動搖不了民心民意。
台灣選舉結果:民進黨繼續第三任執政。這不僅是藍營、白營的失敗,更是中共政治目的之失敗,他們不甘這樣的失敗,不知是自慰?還是泄憤?開始了新一波輿論喧囂:「民進黨雖然選上了總統,但是總統選票沒有過半,只是約40.5%,事實上這並不能代表台灣的民意。」另外國會立法院的選舉,民進黨的票數雖然超過國民黨,但是票的分布不太有利,某種程度上民進黨輸了國民黨一個議席,這讓失敗者在這一個議席上終於得到了喘氣與安撫,算是聊以自慰吧。
台灣贏得了民主國家的尊重
謝志偉:在選戰初期的那些日子裏,中共勢力集團以大欺小、恃強淩弱,在網絡上對台灣民主力量的惡毒攻擊、百般欺辱、汙蔑、傷害、散布假信息等,最終民進黨還是贏得了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在柏林的實況轉播現場,天琪、永忠也在現場,許多德國賓客,政治人物也好,學者專家也好,或者是台灣的粉絲朋友們,大家與我都有一種感覺:既是怡然自若,又是鬆了一口氣。最重要的是全世界也鬆了一口氣:台灣的選舉幾乎成為世界級民主與專制的短兵相接,美歐民主聯盟熱情關心,中共專制集團冷漠注視,它們對這次台灣的選舉,各有站隊、各有期許,從某種程度來觀察,似乎旗鼓相當,但是台灣人民最終向世界傳遞了一個陽光絢麗的回答:堅持與守護台灣的自由民主制度,中國的專制威脅沒能得逞。
勝利的喜訊傳遍世界各地,傳遞到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歐洲的德國、法國、荷蘭、意大利等民主國家,我們看到所有的評論都是熱情洋溢、真摯懇切、充滿激情的熱詞、慶賀與讚譽。這也是嚴正警示中共、及某些邪惡集團的一個清晰閃亮訊息:再度證明了台灣民主是根深蒂固的,根植於台灣這片自由民主的沃土。
正如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親自授權發布的德國外交部重要信息:一、本次台灣的選舉,證明了台灣民主是生根了;二、她恭喜台灣的選民、恭喜台灣各黨派參選者、恭喜台灣民主選舉所有的參與者,祝賀台灣自由民主的勝利!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德國外交部網站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德國外交部網站

德德國官方對台灣選舉高度肯定,圖為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德國外交部網站

這是12年以來,德國官方對台灣選舉最積極飽滿的肯定。2020年沒有恭喜、沒有評論;2016年有評論,但沒有恭喜;2012年馬英九連任,那時候有恭喜。所以這是12年間德國第一次對台灣選舉作了正面的積極恭賀。我覺得這意味著德國對台灣政情的升溫與支持,同時對海峽兩岸關係、及與美國的關係,都呈現了一個正面的評價。這一系列聲音、熱詞與評價的後面,我認為是鬆了一口氣:自由民主戰勝了專制獨裁。
議員不過半,治國理政遭掣肘
謝志偉:國會不過半,雖然說是三黨均不過半,但執政黨自己本身不過半,情況就比較嚴重。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比如說在台灣與印太區域、甚至與北約延伸的合作等,形成聯合戰略聯盟(集團),可能會遭遇掣肘。簡而言之,從武器的購買,各國各界對台灣的資助,及區域地緣形成政治、經濟、軍事等合作與聯盟等,所有這些都會產生、涉及預算,在國會層面上就沒有這麽容易通過,但是也不見得是壞事,也可能透過摩擦、透過切磋,形成新的共識。台灣人民期待議會運作會有更好的前景:在一些關鍵議題上,執政黨與第二黨、或者第三黨所做的合縱連橫,為國家大局著想,為自由民主著想,說不定會開創出一個新局面。
廖天琪:我覺得謝大使說得非常好,這次台灣總統選舉,不是台灣的三黨在競選,是四黨,中共也積極參與和投入了。好在中共沒有得逞,今次民進黨贏得競選勝利,世界為之震驚,為之歡呼,重要的是:台灣的自由民主深入人心,已紮根於寶島。謝大使指出:國會民進黨雖然沒過半,51比52,這個差別很小,但有利有弊,可能弊稍微大一點,但是也有利,這是對民主制度的嚴峻考驗,可能會面對很多困難與制約,而這恰好體現了民主的監督與制衡,使得民主制度更為成熟,現代治國理政更上一層樓。
台灣成為國際政治中的陽光窗口
萬潤南:台灣今次選舉,我的評價是不同凡響。1989年台灣第一次舉行立法委員民選,我赴台灣觀選了,那時立法院裏經常上演一些爭鬥,當時台灣民選剛剛起步,逐漸地方選舉,總統選舉,投票決定。然後一屆、二屆……的換屆,這樣的過程,可以說,就像一個孩子的成長,從開始的幼稚,慢慢蹣跚學步,逐漸長大和成熟,這一次可說是完美,非常完美。
2024年是全世界的選舉年,台灣成為領頭羊。美國恰好是最後一場收官選舉,這一頭一尾兩個選舉,決定了美中台的三邊關係,台灣的前途命運,世界的前途命運,中國的前途命運,可見其對國際安全與穩定至關重要。
剛才謝大使講到了三角關係,據我看來,是一個比較窄的等腰三角形,而台灣是底邊。假以時日,我覺得美中台三者關係,最終會慢慢發展成等邊三角形,當然這個等邊不是指人口、面積、產值等數據,而是指它在國際政治中的重要性。
台灣民主化對於台灣本身、對於整個世界的政治進步與發展,意義均非常重大。人們常說「細微之處見真章」,比方說我準備出版一些書,在大陸就沒有可能,原來香港是可以的,自從香港淪陷後,便失去了自由環境。對我們來說,今天的台灣是自由天空,言論與出版依然如故,倘若台灣一旦淪陷,那麽對於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華人、中國人來說,自由言論的場合、天地也就此淪喪。台灣模式的民主制度,毫無爭議,這一點起碼比美國還優秀,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台灣做得非常完美。時下我們在台灣可盡情地自由呼吸、自由發聲。對我們而言,說台灣是寶島,不光是它的人文物產,還有它的社會制度,台灣對於中國大陸自由民主現代化的示範,對於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示範,都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古人荀子有描述:「群道當,則萬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長,群生皆得其命。」意即:如果理政方式恰當,那麽萬物皆可安排合宜,六畜亦能繁衍生息,一切生物都能盡享好運。
剛才談到了立法院,天琪說「弊大於利」,我倒是有種感覺,反而應該是「利大於弊」。這恰好證明了民主政體的成熟與完善,因為任何權力都需要約束與制衡,台灣不論是綠營、藍營,還是白營,對於執政黨的執政都需要有制衡與監督。
在美國的制度中,如果總統是民主黨,那麽在下一輪的中期選舉時,往往眾議會裏的反對黨(共和黨)就會占優勢,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樣的制衡機制與選舉制度融為一體,專制與獨裁被制度欄柵阻止,這就是民主制度的特色與優點,也是中國民運幾十年如一日的奮鬥目標。
台灣要維持長治久安,一定要團結,在根本問題上要能夠站在一起,因為你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必須能夠達到共識。台灣的民主選舉,我向來關注與看好。當年,我曾問過焦仁和(曾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後擔任行政院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如果有一天民進黨選勝了,執政了,你們有沒有準備?你們是怎麽考慮的?」他當時的回答我印象深刻,他說:「政黨輪替是民主政治的必然,在民主政治中怎麽可以一個政府永遠執政呢?沒有永遠的執政黨,也沒有永遠的在野黨。」他是在我們私底下說的這段話,很有水準。他說國民黨需要經歷執政錘煉與洗滌,甩掉最沈重的黨產包袱;民進黨不經過執政,就不會成為成熟的政黨,意即:民進黨只是在野反對,不懂得執政。他說這是必須經歷的過程。現在回過頭來看,民進黨第一輪執政的時候,也確實留下了很多問題,就像阿扁遇到的一些問題,但是到蔡英文執政,已經很成熟、很穩重了。
期待台灣議會向世界展示新水準
萬潤南:關於立法院,我為什麽說是好事呢?台灣要形成共識,總統是民進黨,但在立法院裏面,國民黨是多數,如何在這種狀態下形成共識?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考慮到中共對手的脅迫與施壓,確保台灣社會不會撕裂,這就是對兩黨問政水平的檢測與考驗。
我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我第一次到台灣去時,民進黨那時在立法院是少數,所以經常採取肢體語言問政。我們那時候正好在台灣,也看到打鬥的場面。當時媒體記者還調侃,說我們的政治新聞都是上國外的體育節目。當時有記者問我們:你們爭取大陸的民主,看到台灣這樣的現象,你們怎樣看?怎麽想?記得我當時的回答:「政治語言有三種:第一種是槍炮語言;第二種是肢體語言;第三種是理性的問政語言。台灣現在雖然在立法院的問政,採取肢體語言,但是比起槍炮語言是一種極大的進步。」因為中國當初剛經歷了血腥的1989年天安門事件,鄧小平是用坦克、機槍來回答不同意見,而台灣不過是肢體語言,同時我也談了去英國議會參觀的感受。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兩黨之間的問政,都曾經歷過肢體語言的階段。英國議會中兩黨之間隔開的距離,是以兩把劍伸出都夠不著對方為準。議員是不能離開自己座位的,案板上的墨水瓶都是固定在桌子上,不可以隨便拿下,以避免一言不合,就可以拿墨水瓶扔向對方,所以都經歷過這種階段。現在我們看到台灣立法院這樣的一個基本穩定成熟局面,勢均力敵。在問政的時候,又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向全世界展示台灣的民主水準。
謝志偉:所以現在靠的不是兩把劍,靠的是兩把刷子。
廖天琪:我情願他們使用肢體語言,在中國的「人大」會議上是一言堂,代表們根本不張開口,他們沒有口,他們只有手,是用來鼓掌的,難道民主政治是這樣的和諧嗎?所以我寧願他們打架,至少是在表達和表現。今天台灣的議會問政,已真正進入文明、理性和有序。老萬說得非常好,立法院現在的勢均力敵,或者稍微有點落差,套用老毛的話,是「一分為二」了,任何事情都有正負兩面,有利有弊,我相當同意老萬的觀點,利其實並不差,不一定真的少於弊。
究竟誰代表全台民意
田牧:剛才謝大使揭示了一個問題,一些人質疑「賴清德贏得少數票,不代表台灣的民意,僅是40.05%支持者卻領導全台人民。」這樣的詰問與抨擊,在中共媒體上也是連篇累牘渲染,我不同意這樣的說法。
1月13日,我也在柏林台灣駐德代表處台灣選舉的實況直播現場,親眼目睹了選舉結果:民進黨賴清德贏得40.05%支持率,國民黨侯友宜贏得33.49%支持率,民眾黨柯文哲贏得26.46%支持率。問題是世人的視覺,僅僅落在了40.05%、33.49%和26.46%的數字上,但這只是表象,而數字背後所體現與反應的本質,卻無人問津與深究過。
有成語道「見微知著」,即透過微小現象看到事物本質,解析真實結果。通俗而言,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那麽台灣2024年總統選舉這些數字背後的本質是什麽?
簡而言之,台灣人民投票選舉總統,自然是人民出於對未來生活的發展、期待與追求,所以保障社會的自由民主、社會穩定、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等是基本要素,執政者必須通過治國理政總方略與路線去實現。
有一個基本事實:民進黨始終是在客觀表述:70餘年以來,兩岸關係是各自為政、互不隸屬,故拒絕「九二共識」,不承認「一中原則」,拒絕「統一」;國民黨在「九二共識」上心猿意馬、三心二意,在兩岸關係上提出「不統、不獨、不武」,但本質上也拒絕「一中原則」,拒絕「統一」,即便是「和平統一」也不接受;民眾黨在兩岸關係上,始終沒有明確說法,對於「九二共識」、「一中原則」,更是含糊其詞、支吾躲閃,其本質是討好中共政府,不表達過激、明確的意圖,既不願意得罪中共,又不接受「一中原則」,表現出「彎彎繞」地拒絕「統一」。總而言之,三黨實際上都在表達維護台灣現狀,維護台灣的自由民主體制與生活方式,拒絕「統一」。
所以,無論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抑或是民眾黨,三黨競選總方針基本一致:堅持與捍衛台灣人的自由民主價值觀,保護台灣百姓現有的生活方式,拒絕中共的「統一」,從而改變台灣人的生活模式,其核心思想是: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現狀,拒絕兩岸統一。
這些就是40.05%、33.49%和26.46%數字背後的核心思想與本質,體現了治國理政原則,基本上是重合一致的。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也就是說無論誰勝選,贏得這場選舉,均是代表了三黨治國理政的政策,囊括了每位競選人百分率支持的民意。今年台灣選民投票率約為71.9%,賴清德治國理政政策客觀上就是代表了這71.9%選民的民心、民情、民意、民聲。
搜狐網曾有報導:台灣民意近7成不贊成「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BBC曾有報道:多數台灣民意反對中共「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近9成不贊成中共對台主張「一國兩制」、及反對持續對台武力威脅與恐嚇。去年11月至12月初的兩周,廖天琪與我在台灣各地訪問,據我們實地了解與觀察,這些數據基本上是可信的,反映了台灣現實社會的民意狀態。
我的結論是:民進黨要有足夠的自信,你們代表的不是少數人,而是代表了全體台灣人的民心與利益。
解讀40.05%、33.49%和26.46%由來
田牧:既然三黨治國理政原則與政策相同,為什麽會出現40.05%、33.49%和26.46%的差異?
西遊記中有一段「真假美猴王」故事,推敲台灣的人事、政情,對三位競選者同樣有一個民意民心的鑒定,真金不怕火煉,相當於是「真假美猴王」鑒別。
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自始至終不改變堅持台灣自由民主價值觀,拒絕「九二共識」,不承認「一中原則」,維護台灣的自由民主體制與生活方式。在整個競選過程中,他遭遇了鋪天蓋地的圍攻、批判與謾罵,但仍然表現得坦然大度,不氣餒、不退縮、不回擊,平和理性地作解釋與說明,始終堅持自己治國理政的政策與態度。無論同黨同仁遇到什麽問題,他都敢於站出來庇護與擔當,表現出政治家的胸懷與風範。賴清德的支持率之所以最高40.05%,這是人民給出的結論,在相同的治國理政方略下,更多的人願意相信他、支持他,他是台灣人民心目中真正的領路人。
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在幾乎相同的治國理政路線圖上,以他的樸實與淳厚,同樣贏得不少民意、民心,問題是他被一句話絆倒了。馬英九在德國之聲採訪時,說了一句「必須相信習近平」。候友宜即刻採取了與馬英九切割、躲閃與回避,且不說他們是同黨同仁,及馬英九還是前總統,依據華裔傳統文化,還有個「長者為尊」的禮數。而他的抉擇與舉動,完全說不過去,失去了大政治家的胸襟與氣度。道理很簡單:即便是對手、是仇人、是敵人,在面對和平、合作與談判時,雙方必須互相信任,沒有基本的信任,和諧與和平,合作與交往就毫無實質意義,也沒有一絲可能。
這裏借用一段《孔子家語》:哀公問於孔子:「大夫皆勸寡人,使隆敬於高年,可乎?」孔子曰:「君之及此言也,將天下實賴之,豈惟魯而已哉。」意即:哀公問孔子:大夫們都勸我要大力提倡尊重老年人,可以嗎?孔子回答:君王呀,您若能做到這一點,說出這番話,從此以後,普天之下的百姓要仰賴您的無量功德,哪裏僅僅是魯國受益?侯友宜對這麽一句無足輕重的言辭,尚且想不明白,應付不了,甚至懷有市儈心態,不配成為人民領袖。侯友宜獲得33.49%支持率,應該是贏在了樸實與淳厚上,也贏在了小市民的義氣上。
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給世人的印象:他在語言與肢體表達上,不坦蕩、不磊落,不像政治家那樣坦誠直言,而卻有些像圓滑的商人,面對「九二共識」與「一中原則」,總是躲躲閃閃,答非所問、驢唇馬嘴、文不對題,其治國理政的本質雖然假以轉彎抹角的體現: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現狀,拒絕兩岸統一,卻讓民眾像猜謎一般去尋找答案,實不應該是政治家所為。柯文哲獲得26.46%支持率,我覺得已是很好的結果了,也有可能是加上了來自於原先的侯友宜支持者。
結語:民進黨應充滿信心執政
謝志偉:這一點永忠講得絕對正確,三個黨派競選,不管它們的口號是什麽?包括國民黨,與中共沆瀣一氣,不斷挑釁民進黨:「選民進黨就是選擇戰爭,選國民黨才能和平」,但是我們可以洞察他們的真心真意。當馬英九向德國之聲講了「必須相信習近平」那段話後,有兩個突兀的訊息:一、馬英九不再被邀請,被國民黨趕出了競選團隊,選前的1月12號晚上,也就是禮拜五晚上,最後的一場所謂選舉前團結之夜,馬英九在演講者名單上被刪除了,那不是因為他的人格,而僅僅是因為他的一句話。二、侯友宜與趙少康在第二天的國際記者會上,非常明確表態,他們特別強調,台灣需要國防,與美國的關係不會改變。

在一些關鍵議題上,執政黨與第二黨、或者第三黨所做的合縱連橫,為國家大局著想,為自由民主著想,說不定會開創出一個新局面。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這次的選舉人數有1900萬人,投票率將近70%。中國面對這樣的局勢,它必須要承認,所有台灣人,從白黨、綠黨、藍黨有一個最基本、最大的共識:不管中共承認不承認我們是國家,這是另外一回事。但是1900萬人、或者2300萬人有個共識:我們拒絕中共統治下的中國這種生活方式,包括西藏、中國民運、新疆維吾爾,還有香港,就這點來講,但凡堅持理念,一如既往者,就會被民眾接受與支持。的確,永忠對於民進黨的這一呼籲:用100%的信心,去做一個執政黨,我完全同意。
廖天琪:得道者得天下,失道者失天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國政府應該好自為之!
田牧:2024年台灣總統選舉,我們耳濡目染了這一過程,有深切的感悟與體察:台灣人民的一張張選票,其實是在編織人民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與夢想,我們是既支持又羨慕,希望中國也能早日實現憲政民主制度,讓中國人民實現與感受真正的主人翁精神。
【閑話三人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又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儘管是些閑言碎語,嘮叨些普天之下滿意不滿意的言論,不敢冒然稱是醒世警世之議,聽不聽由你……
萬潤南:中國計算機軟件工程師、企業家、異議人士,於1984年創辦四通公司,1989年因六四事件流亡海外,在海外成立民主中國陣線,並曾擔任秘書長、主席。
廖天琪:國際筆會和平委員會副主席、歐洲之聲社長。
田牧(潘永忠):歐洲之聲主編、民主中國陣線總部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