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上課玩手機影響學習 美國多州及聯邦陸續立法管制

智慧手機普及,學生人手一機,讓他們上課時更難專心。美國愈來愈多個州要求學校,上課時禁止學生用手機,以免影響學習效果。

美聯社報導,加州一名高中教師抱怨,學生居然在課堂上開Netflix追劇。馬里蘭州的一名化學教師說,有學生在校期間玩賭博app忙著投注。

上課不聽課忙著滑手機 教師與專家憂學習效果低落

類似這樣的問題在全美各地層出不窮。教育界表示,學生在課堂上傳Snapchat訊息、聽音樂和上網購物已是司空見慣,智慧手機干擾教師授課及讓學生分心的例子不勝枚舉。

關於過度使用手機可能導致成癮以及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已有研究證明,但教師表示,家長對於孩子在學校玩手機的密集程度並無所悉。因此教育界和專家的呼聲日漸加強:上課期間禁用手機。

在洛杉磯一所高中任教的格蘭傑(James Granger)說:「以前學生了解上課時不該用手機,那種日子已經過去了。唯一解方是把手機和學生分開。」現在他要求學生,上課前把手機放到有編號的格子袋,在他的科學課上不准玩手機。

大部分學校都有關於學生使用手機的規定,只是沒有嚴格執行。愈來愈多重視這個現象的州政府及聯邦官員,支持學校在上課期間禁讓學生用手機,並提出幾種方法。

猶他和佛州祭新法 下令學校課堂禁學生帶手機進教室

猶他州州長柯克斯(Spencer Cox)上月宣布,要求該州教育委員會和所有學校把手機移出教室。他引用學術研究指出,讓手機離開教室後,學生的學習明顯進步,分心狀況減少,同學間聊天交流的頻率也增加了。

柯克斯本月稍早表示:「我們只需要每天6至7小時的空間, 讓孩子不被手機綁住。」

佛州一項新法去年7月生效,所有公立學校在上課時間必須禁止學生使用手機,並且切斷區域Wi-Fi訊號,不讓學生在上課期間連上社群網站。佛州橘郡公立學校更嚴格,規定在校全天禁用手機。

除了猶他州和佛州,奧克拉荷馬、佛蒙特和堪薩斯等州最近也頒布類似的「校內零手機」法令。

國會也有動作 2黨跨黨派合作擬立法管制校園手機使用

美國聯邦參議員柯頓(Tom Cotton)和凱恩(Tim Kaine)去年12月提出一項法案,要求進行聯邦層級研究,探討在校使用手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及學業表現之影響,並制定相關限制規定。這也是民主與共和2黨針對社群平台及兒童網路安全的數項跨黨派國會合作之一。

根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數據,全美有77%的學校表示,禁止學生在校於非學術用途使用手機。美聯社指出,這個數據有誤導之嫌,並不等於學生就會遵守校規,或是學校真的有確實執行規定。

此外,是否執行校規也因教師而異。馬里蘭州高中教師楚曼(Patrick Truman)說:「使用手機這件事已經失控了。因為如此,我覺得我無法控制,就連我自己的課堂也是這樣。」

所以,楚曼也在教室放了一只36格的編碼格袋,讓學生寄放手機。即使如此,每天依然有學生跟他玩「躲貓貓」,把手機藏在大腿或課本下,偷上社群網站或玩遊戲。

楚曼已經厭倦一直當個「手機警察」,所以他現在決定:「只要學生是安靜的(玩手機),那就不算有行為問題。」

非營利組織「常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去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高達97%的學生在校期間會用手機。學生說,學校對手機的規定莫衷一是,甚至不同課堂的規定也不一樣,也常常沒有真的執行。

美國猶他州實施新法,學生上課前必須把手機放在專用格袋,不得帶進教室。圖為2月23日,該州一所高中的9年級生進教室前把手機放進格袋裡。美聯社
美國猶他州實施新法,學生上課前必須把手機放在專用格袋,不得帶進教室。圖為2月23日,該州一所高中的9年級生進教室前把手機放進格袋裡。美聯社

家長組倡議團體 支持嚴管孩子在校不用手機

去年組成的倡議團體「學校零手機運動」(Phone-Free Schools Movement),由一群擔憂的母親發起,她們認為,學校若只是要求學生把手機放在背包裡,那是不夠的。

共同創辦人惠特曼(Kim Whitman)說:「如果放在學生旁邊的背包滋滋震動,他們就會分心,想要拿手機出來看。」

教育專家也說,學校必須徹底執行規定,而不是把問題丟給教師。

學生的想法?有人憂自主權被剝奪 有人支持

一些學生說,這類規定奪走他們的自主權,也切斷他們與家人及朋友的聯絡。有一些家長則主張,若發生緊急事件,會因此無法聯絡上孩子。

猶他州14歲學生維洛伊也說,萬一有突發狀況,手機不在身旁會讓他無法立刻聯絡上父母,不過他也支持管制手機的想法。

在維洛伊就學的德塔高中,學生在每堂課進入教室前都必須交出手機,每間教室門口都有放手機的專用袋。他說:「這(交出手機)讓你專注在課業中,在課堂上更容易專心。」

維洛伊的同學史坦沃斯也說,如果手機就在身邊,她很難不去拿來玩,所以規定實施後,「能離開小螢幕的社交圈休息一下,跟真實世界的人說說話,其實也鬆了一口氣」。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