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始祖級「智神星」現蹤 臺北天文館捕捉身影

記者劉昕翊/臺北報導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今(14)日公布,太陽系始祖級小行星「智神星」,將於5月19日達到「衝」的位置,而該段時間前後,不僅與地球距離最近,也最適合觀察;臺北天文館日前已捕捉其身影,正以時速超過6萬公里飛馳著。

「智神星」(Pallas)是天文學裡代表太陽系第3大,也是第2個被發現的小行星,於1802年被發現,位於火星和木星間的主小行星帶內,直徑約544公里,外觀呈扁橢圓形,且其形成於太陽系初期,更是保留當時最原始風貌的「原行星」,並由於軌道特殊,至今尚未被太空船探測過,被稱為太陽系內部最神秘的始祖級星體。

臺北天文館今日公布,「智神星」將於5月19日達到「衝」的位置,在此前後不僅與地球距離最近,也最適合觀察,且日前深夜館方也透過設置在鹿林天文臺的12吋望遠鏡捕捉到其身影,在短短3小時內即可看出其位置的變化,儘管只移動約3角分,還不到滿月的十分之一,但其實遠在3億2千萬公里外的智神星,正以時速超過6萬公里,將近噴射機百倍的高速飛馳著。

此外,臺北天文館進一步指出,在天文學上具有「符號」的星體並不多,而智神星正是其中之一,民眾可嘗試在電腦鍵盤上按住ALT鍵,並輸入數字9908,即可打出以長矛為象徵的智神星專屬符號「⚴」。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今(14)日公布,「智神星」將於5月19日達到「衝」的位置;館方日前已捕捉其身影,正以時速超過6萬公里飛馳著。(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