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裏鄉愁知多少/舒玲玲

舒玲玲

時光流轉,歲月更迭,一晃到了古稀之年。一抹夕陽,萬千愁緒,漂泊在外的遊子,鄉愁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鄉愁是“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身在萬家燈火的異鄉,沒有一盞燈為我亮著,沒有一個人為我翹首。有誰與我共賞月光下的清肅笛聲?又有誰與我把酒話鄉愁?

鄉愁,是月光灑下的一地憂傷,從這一頭連著那一頭。鄉愁,是母親用故鄉的米故鄉的水,釀成的陳年老酒,歷經歲月的沉澱,濃烈醇香的酒啊,醉了相思,醉了愁腸!鄉愁,是遊子夢中追逐的熟悉而又陌生的影子。時逢佳節,鄉愁就像小河裏的浮萍,無限制地瘋長、蔓延……!鄉愁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懷,如纏在遊子心底的藤蔓,越纏越淩亂,越纏越悵然若失。戒不掉的鄉愁呵,無計可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鄉愁,落在那座美麗的城市——寧波。它是鑲嵌在東海之濱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那裏有“書藏古今”的天一閣,是上學時期去得最多的地方。每每踏進天一閣大門,對古人的敬重之心油然而生。園區融合了木雕、磚雕、石雕獨有的建築風格,有池塘、亭臺、假山。園區內常年綠樹成蔭、枝繁葉茂。清幽、靜謐的環境,處處充滿著江南園林的氣息。每一個角落,都透著書香,蘊藏著中國文化的精華。它是世界三大私人藏書樓之一,藏有30 萬卷書的天一閣,折射著城市文化的璀璨光芒。“風雨天一閣,藏盡天下書”。它是遊子最敬仰的書院!

鄉愁,承載著兒時美好的回憶。三江口的夏天,是城市最美的夜景。橫跨在奉化江上的靈橋,是城南和城東的樞紐。長九十七點五米,寬二十米,竟然沒有橋墩。銀灰色的橋體,氣吞如虹,壯麗挺撥。雖歷經風雨,依然是寧波人的驕傲。每到夏天,附近居民帶一把椅子,或一條席子,在靈橋上面的人行道上乘涼。“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夕陽下三江彙集的碼頭,百舟靠泊,桅杆林立,桅燈暈開。習習江風,裹挾著漁船上散發出來的那股腥味。“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清代詩人查慎行的詩文,是當時三江口最真實的寫照。從唐代的“海上絲路”到如今的昌盛繁榮、“港通天下”的國際港口,印證了江南都市的靈秀與深邃!那條江,那座橋,總縈繞在我夢裏夢外!

鄉愁,落在聞名於世的鼓樓,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地標建築,屹立在城市中央。用青磚砌起來的城牆氣勢恢弘,被爬山虎肆意攀爬牆面,仿佛寫滿了千年滄桑。城牆上的三層清代建築,顯得斑駁陸離,卻要承載著千年鐘樓。佇立在半空中的鐘樓,象徵著城市的標誌。登上城牆玩耍,是孩子們最快樂的事。那一層層階梯,有我們兒時的足跡,嬉戲打鬧的影子。登上城牆,鳥瞰城市風貌,居然忘了時間,忘了回家。“當、當、當……”!當鐘聲響起,孩子們仿佛聽到了母親的喊聲:回家吃飯了!

鄉情,落在的舌尖上。家鄉的美食數不勝數。春天竹筍、野菜鮮而不膩;夏天清涼的木蓮凍,是孩子們的最愛。聞著臭哄哄吃著香噴噴的臭冬瓜,連船王包玉剛先生是都情有獨鐘。“菊花香時蟹正肥”。秋天的螃蟹膏似凝脂,肉質細膩,鮮美的味道根植於我的心底。冬天的鹹菜冬筍年糕湯,過年的湯圓,都是家鄉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美食,當然也不乏傾注著濃濃的母愛!

故鄉,是我生命誕生的聖地,無論身在何處,無輪到了什麼歲數,鄉愁是流淌在血脈深處情愫,是夢裏夢外的惆悵。是永遠割捨不斷地牽絆,怎不讓我魂牽夢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