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1.5倍 碳交所開戶數破百

圖/顏謙隆
圖/顏謙隆

臺灣碳權交易所國際碳權交易平台企業申請開戶數量已經突破百家,碳交所表示,今年第一季以來陸續有國內企業開戶購買國際碳權,首波七檔國際碳權商品有三檔已售鑿。截至目前,國際碳權交易平台申請開戶數已超過110戶,產業別包括石化業、能源業、電子業、金融業等,且不限於原先預設的國際大廠,成功觸及中型、非上市櫃企業等。

去年12月底碳交所啟動第一波國際碳權交易,開市首日共有45家企業參與首購,達8.8萬噸的交易量;及至4月初已有110家,成長近1.5倍。碳交所表示,去年底碳交易平台開放後,持續有業者遞件申請開戶,目前已開戶的家數會陸續增加,因為企業開戶需一定的檢核流程,還有業者在排隊審查中。

碳交所透露,除了上市櫃公司,現已開戶企業中,已經有一定比率屬於非上市櫃公司、中型企業加入碳交易行列,不過,產業別上主要仍以製造業為大宗,還包括石化業、能源業、電子業、金融業等;碳交所預估,到4月底時,國際碳權總售出量可望突破10萬噸。

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由於企業「交作業」的時間還沒到,全球淨零大限在2050年,國際供應鏈最具指標性的蘋果,要求供應鏈廠商2030年達到碳中和、航空業則提早在2027年面臨第一波抵換要求,因此,雖減碳對企業是相當沉重的負擔,但大多數企業現階段先以「嘗試性質」的方式購買少量碳權,並逐年規劃減碳計畫。

有關近期環境部碳費費率的討論,田建中坦言,企業應注重長期的規劃,無論碳費金額會如何拍版,最終企業還是要做出「如何?何時?」更換設備資本資出的決定。因此,制定分階段的長期減碳計畫,評估每階段的支出才是關注重點。

關於碳交所今年計畫,田建中說,碳交所接下來要拚年底上架國內碳權交易平台,已有相關建置準備會議,但最終須等環境部正式的交易規則定案。此外,碳交所致力國內綠領教育,目前正在與國際上其他機構洽談,希望不只與英國標準協會(BSI)合作,也會拚再推出更豐富的碳權教育訓練課程。

田建中強調,碳交所今年要將該有的商品種類、該做的事情都建置完成,包括商品上市的流程、碳權品質的管控,希望國際上有的功能項目、碳交所也都有相關機制,將讓臺灣的國際碳權交易平台能更加完整。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當沖降稅三讀 台股添火力
投信拚作帳 五檔最愛買
台積電廠地 高市加速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