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紀念館大會堂整修 明日起休館工期約3年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國立國父紀念館大會堂整修工程啟動,今(25)日於正門迴廊舉行開工儀式,預計115年第4季完工,工期前後約3年,明日起休館進行主體建築整修工程,暫停對外開放,戶外中山文化園區維持正常運作,整修期間的蛻變關鍵期,將運用各種創新模式,持續提供各項優質的藝文服務,期待完工後提供更好硬體設施與展演環境,發揮優質服務效能。

國父紀念館今日舉行「大會堂暨周邊設施升級工程」開工祈福儀式,在一陣鳴炮後,進行醒獅鼓舞演出,隨後祥獅獻上好彩頭,緊接著文化部官員及施工團隊齊聚上香祭拜祈福,最後進行破土動工儀式,觀禮民眾爭相在雄偉的主體建築留影。適逢休館前最後一天,三軍「儀隊禮兵」如常進行升旗典禮,許多民眾也進入大廳,拍攝國父銅像兩側的禮兵,期待3年後再見。

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致詞時表示,國館去年榮登臺北市最多人參觀的景點,作為臺北市最重要的文化藝術設施之一,向來擔負國人、市民,甚至國際觀光客文化活動、體驗的重要角色,這次徹底的整修及升級,其實「壓力非常大」。國館將以最精準的期限、最佳的品質完成工程,期盼重新開館時,讓大家覺得「對於設施的投資及升級真的值得」。

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理事長徐明松提到,為回溯王大閎建築師當初的設計理念,國館提出要復原園區映池的規劃,目前完工的「映池」已成為中山文化園區民眾休憩的重要設施。國館建築物四周都有廊道,走在柱子環繞的迴廊,感覺私密性非常強,廊道柱子間的座椅也倍感親切,這就是王大閎建築師的精心設計。

國父紀念館長王蘭生表示,國館整修工程面臨許多壓力,因為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除了提供靜態展覽,還舉辦動態表演節目,還舉辦金鐘獎、金馬獎、金曲獎等頒獎典禮,不能因為休館太久,影響民眾使用權益,因此如期如質完成整修。

王蘭生提到,在執行過程中,國父紀念館被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須遵循文化資產相關法規,所幸在專案管理單位的監督管理及建築師團隊的細心規劃下,讓工程設計能持續進行,也極其有幸的在去年底將工程順利發包,徵選出旺邦營造團隊加入,意味著後續工程亦能順利執行,希望順利完工,提供一個嶄新的場館。

國父紀念館民國61年完工啟用,開館已逾50年,除古蹟建物外觀須修繕,大會堂、展場及其周邊設施漸趨老舊,尤其大會堂因時空環境轉變需提供更多元的服務。

國父紀念館公共建設計畫總預算經費為16億3200萬元,其中園區景觀改造工程已於112年11月完工驗收,並全面開放民眾使用,今年2月26日起將休館進行主體建築整修工程,預計115年第4季完工,整修重點除古蹟外觀修復及屋頂防漏修繕外,大會堂及展場等服務設施的優化是核心項目,並將汰換機電空調系統,達到多功能使用及全方位服務目標,營造更友善平權的藝文場館。

國立國父紀念館大會堂整修工程啟動,工期約3年,明日起休館暫停開放,戶外中山文化園區維持正常運作。(記者黃朝琴攝)

國父紀念館大會堂升級開工祈福儀式,在一陣鳴炮後,進行醒獅鼓舞演出。(記者黃朝琴攝)

醒獅獻上好彩頭,祈願國館大會堂施工順利。(記者黃朝琴攝)

醒獅獻上「祥獅獻瑞,大吉大利」的對聯。(記者黃朝琴攝)

文化部官員及施工團隊齊聚上香祭拜祈福。(記者黃朝琴攝)

文化部官員及施工團隊進行破土動工儀式。(記者黃朝琴攝)

國父紀念館26日起休館進行主體建築整修,大廳「儀隊禮兵」執行任務到最後一刻。(記者黃朝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