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圖夏季閱讀講座 重返台灣美術美好年代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6日電)國家圖書館推出夏季閱讀講座,今年主題「獅吼—台灣美術史的時代與追隨者」,由5名專家學者帶領聽眾重返台灣美術美好的年代。

根據國家圖書館發布新聞稿,國圖夏季閱讀講座今年配合「雄獅美術」捐贈相關叢書,特別邀請顏娟英、蔡家丘、陳明惠、蕭瓊瑞、邱琳婷等5名學者,深入探討「台灣美術」。

國家圖書館館長王涵青表示,國圖歷年夏季講座主題包括台灣電影與文學、女性文學、原住民文學、飲食文學、大河小說、創作改編,以及新世代作家與經典對談,頗受好評。

新聞稿指出,台灣美術一詞源自於20世紀初期,當時作為殖民地的台灣受日本美術概念影響,進而移植其觀念與制度,逐漸在本土形成「台灣美術」。「雄獅美術」也自1979年開始推介日治時期至戰後之藝術家。

1996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在國家圖書館召開「何謂台灣?近代台灣美術與文化認同」學術研討會,確認本土「台灣美術」研究正當性與主體性的意義,自此,台灣美術人才輩出,成果蔚為大觀。

首場講座於18日登場,由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顏娟英主講「 觀看台灣美術史的新時代」;25日由台師大藝術史研究所所長蔡家丘主講「日治時期的台灣美術」;6月15日由成大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副教授陳明惠主講「台灣當代藝術的性別議題」。

6月22日由成大歷史學系名譽教授蕭瓊瑞主講「戰後台灣美術團體與刊物」;6月29日由台藝大書畫藝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邱琳婷主講「青春的高歌.美術的複調:日本『帝展』中的3位台灣藝術家」;特別場7月20日由藝術工作者葵花子主講「西洋藝術的希臘羅馬神話(暫訂)」。(編輯:李亨山)11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