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齊人生第二本工具書《棒球場的歷史與養護入門全書》發表 退休更強的人生早準備好

退休,對周思齊來說,幾年前早久準備好面對,但每年,球隊需要他老將經驗的角色時,他也總是能把自己準備好,對他來說,何時褪下球衣並不算是重點,他自己的人生不因為不當選手就有所停頓,這個月,他發表了人生的第二本棒球工具書「棒球場的歷史與養護入門全書」,他計畫要寫出20本棒球工具書,他很認真的表示:「還有18本。」

2008年中職發生「黑米事件」,周思齊一度認為可能沒有球隊可去,要沒球打了,第1次思考了退休的問題,加盟兄弟之後,沒想到又打了15年,而且還拿下過1次年度MVP,與3次的總冠軍。

2018年球季結束,37歲的他再度思考退休的想法,但2019年「恰恰」彭政閔退休,當時的兄弟在世代交替的過程中出現斷層,球隊希望周思齊留下,以老將的經驗帶領球隊,結果他在2020年打出回春的0.324打擊率、22發全壘打、81打點、整體攻擊指數0.975的好成績,自然又「退不了」,就這樣又打了3年,42歲的他「何時退?」又成了討論的話題。

「還沒討論過,今年或明年?目前都還沒有跟球團進一步的討論與想法。」周思齊說,就是一直把自己準備好,球隊其實都還有需要他的空間,就不會特別去想「何時退?」的問題,他說:「如果去年球隊裡沒有那麼多人受傷,也許去年就退了。」他說自己一直都有在思考退休這件事,也一直在準備,但他認為,退休這件事不只會是退休,而是藉由這個選手故事去感染大家些什麼。

「退休比較強!」思齊說,雖然這是球界裡面大家的一句玩笑話,但退休了才學會,體悟到學會比較多的事,周思齊也打算把這些智慧的精華,用1本1本的工具書來呈現,2022年他與當時任職於中信兄弟的跑壘教練許峰賓合著了《圖解跑壘學全書:要得分,就得學會怎麼跑壘》,今年2月出版的《棒球場的歷史與養護入門全書》則是他的第二本棒球工具書。

周思齊把新書發表會現場化身為棒球場,與球評家曾文誠對談,與滿場球迷共同分享。陳賜哿攝
周思齊把新書發表會現場化身為棒球場,與球評家曾文誠對談,與滿場球迷共同分享。陳賜哿攝

「我沒有想要做太多球場上跑、打、守等技術的工具書,要是有也會是更細部的,我不想去寫例如教你『如何打全壘打』、『如何盜壘』的顯學,棒球的產業其實很多、很複雜的方面,這本書的場地方面就會跟跑壘有關,跑壘也會與數據有關,數據會與情蒐有關,(再延伸)甚至與經紀有關,而經紀又會與經濟學有關,另外像是球探、進階數據、球場上使用的器具物質,例如球衣的演化、手套或球棒的材質、甚至球鞋與場地的關係等等。」周思齊說,這些都已經再自己的想法裡去規劃了,他認真的要把這些工具書完成,而他2018年考上師大台灣史研究所碩士班,也還要把學業與研究完成,如果他退休,其實可能比當球員時期還要忙,他自許為「知識搬運工」,他說自己有書寫能力,還有史學研究所訓練,在很短時間內把大量的資料整理好的能力,從前2本書開始,他就與產業面與專業教練等合作,也是他這「20本工具書」計畫的作業方式。

9日為周思齊出版《棒球場的歷史與養護入門全書》一書的台灣商務印書館,在台北市大直NOKE的蔦屋書店舉辦新書發表會,邀請球評家曾文誠與談,曾文誠也為現場的讀者、球迷導讀,他說這本書從球場歷史開始延伸,可以追尋、探討棒球的文化,書中有把實際球場案例濃縮在其中,整場對談讓新書發表會的現場化身成為棒球場。

周思齊從自己小時候在台北市市立棒球場的打球經驗,談到大學時到美國移地訓練打過的球場,他才發現1個好的球場的細節,可以是那樣的不一樣,他也提起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到東京巨蛋進行複賽面對日本的那場比賽,他說:「在那之前有去過日本的巨蛋球場比賽經驗,但那1場是滿場超過5萬名球迷的場面,我抬頭仰望觀眾席,大部份是幫日本隊加油的球迷,我當下突然有1種自卑感,後來是好不容易克服了那種感覺,才能打出那超前分的安打。」

周思齊《棒球場的歷史與養護入門全書》新書發表會,與球評家曾文誠對談。陳賜哿攝
周思齊《棒球場的歷史與養護入門全書》新書發表會,與球評家曾文誠對談。陳賜哿攝

對周思齊來說,好的球場是可以給人那樣的感覺,他發現在台灣,很多事情往往變成「習慣了就好」,2017年中職明星賽安排在花蓮球場舉行,但花蓮球場當時花蓮球場是被體育署評為C級的球場,只適用職棒練習賽、業餘棒球賽事、地區性賽事及各國移地訓練等使用,球員工會原本打算拒絕出賽,後來面對聯盟規章的規定無法拒賽,只能以「這樣太危險」的刺青貼紙貼在身上,然後以較輕鬆的娛樂性質的表演比賽來呈現,而2023年的世界棒球賽在台灣舉行,大聯盟的場地維護管理人員到台灣協助場地的重新評估、整理、養護等工作,這些都促成周思齊收集資料完成這本場地歷史與管理專書的緣由。

他從史學研究的觀點出發,收集了台灣過去以來的棒球場的資料,他提到就像台北市立棒球場這樣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球場,但拆掉了卻沒留下任何東西,他說:「那些都是棒球的記憶,卻沒有留下任何的痕跡。」他說在台灣回顧棒球,是一種休戚與共,欣喜與悲傷共同存在的記憶,台北大巨蛋完成了,興奮的過程中,卻看不到台北市立棒球場傳承的痕跡,而在大巨蛋熱潮中,各地都想搶蓋巨蛋,但真正球場需求使用與現有球場面臨的問題,卻容易被擺在一邊,他也提出建議,過去體育署與球員工會共同體檢全台球場報告中,曾列出檢查清單的表格,各球場可以這樣的表格清單定期自我檢視,對於球場經常性的維護管理,會有很大的幫助,能維持提出常態性的報告,也不用每隔一段時間大費周章地進行大規模體檢。

周思齊《棒球場的歷史與養護入門全書》新書發表會,現場為球迷簽書。陳賜哿攝
周思齊《棒球場的歷史與養護入門全書》新書發表會,現場為球迷簽書。陳賜哿攝

周思齊的這本書,他親自請教了很多在台灣默默從事球場維護管理的工作人員,從草的種類、種植、日照等等的細節問題,如新莊球場本壘後方因為日照角度日照不足的問題,草皮生長不易容易積水的問題,加上收集各國球場的歷史史料,如日本甲子園球場內野為何以全黑土為思考等等,都做了詳細的資料收集寫在書中,他說:「接觸美國、日本的球場資訊後,發現他們會因地制宜去設計跟規劃,才發現台灣的球場不應該長這樣,我們不能再習慣這樣的場地。」

這本書雖然還沒來得及把台北大巨蛋的討論放進去,但周思齊在前1個週末與讀賣巨人的交流賽中,也有不同感受,他說:「第一次到大巨蛋的體驗感覺很不真實,巨人隊對場地的熟悉度比我們還強,包括在器材方面,就如釘鞋的,因應在那樣球場比賽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傷,進而提升運動表現的工具,他們在細節上甚至以訂製特殊的金屬釘與膠釘混合的鞋,去因應個人需求,在台灣,應該就是一雙鞋子打天下。」

認識棒球、了解棒球本身,進而去討論棒球,拼湊棒球的完整度,這是促成他書寫棒球工具書的想法,周思齊說:「希望透過出版棒球書籍,成為灌溉棒球人才的根基,吸引更多人一起壯大運動產業。」這本書是台灣商務印書館為周思期出版的第2本棒球工具書,總編輯張曉蕊說,2022年出版盧彥勳《生於奮鬥:亞洲球王盧彥勳的20年網球之路》時,曾想要安排盧彥勳與周思齊的公開對談,但因為疫情而未能成行,周思齊也表示,也希望接下來能有這樣的機會,他認為藉由不同領域的對話,希望讓體育環境可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