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演茂禪修心得】斯里蘭卡行禪

走路經行安身,沉靜心靈安心,體驗身體對外界種種接觸刺激的感受;體驗對於感受所產生的反應和執著的心;以及因緣所生的萬法,正念正知地把心抽離外緣,清楚的覺知當下自己的身心狀態和人事物交流,心與身和,筆記寫下身、受、心所產生的一切,是在斯里蘭卡每日旅行的生活禪。
禪七修行學佛就是學佛的心,也就是人人本具的清淨心。這念禪心,非從外得,必須靠自身的親證體會。這是讓心歸零以後的出發,尋訪斯里蘭卡這個全世界最單純的佛教國度,而且還保留著佛陀最原始的教法和精神。行禪體驗這一個把菩提葉,四聖諦,八正道,放進國旗,處處可見佛教五色旗的國家(註1)。
進入佛寺前要將鞋襪脫掉,赤足踏入古老的佛陀聖殿,以斯里蘭卡沿襲已久的習俗,表達內心對佛陀至上的虔誠敬意。朝聖的旅途,也是一種禪修的印記。
赤足踏在大地,讓腳丫直接接觸大地,體驗腳掌趾頭的觸覺。起,提,推,放,觸,壓…,循環往復,周而復始…。整個注意力集中在腳的移動和身體的移動,很清楚的感覺到自己腳踏實地、步步為營,不斷的往前進。再順勢把大腦放空、深呼吸,讓大地的能量從腳底源源注入身體。雙腳踩踏在泥土與磚地間,回歸自然,感受大地的溫暖,彈性和呼吸。讓雙腳與地面建立更緊密的聯繫。曠野的大地,是一片無垠的舞臺。
修習四念處。安住於身,受,心,法。
循身觀察,隨觀感受,隨觀心識,隨觀諸法。
熱誠、正知、正念,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
                             ---大念處經
丹布勒石窟寺
Dambulla Royal Cave Temple and Golden Temple
把石窟開鑿在山上的主要原因,是欲界的宇宙中心是須彌山,神住在山上,修行于山崖石窟就有了一種神聖的象徵意義;有逃遁於世俗生活的獨修,又顯示了隱世曠野修道苦修的決心。
丹布勒石窟寺是斯里蘭卡的敦煌石窟,堅硬的巖層構成天然屏障,所以能抵擋每一次的無情戰火的侵襲。神游千年神聖莊嚴寂靜的壁畫,彩塑,雕像等等無上佛教瑰寶。傳統精細的手工顯現出一種禪定靜心的品質,精進不懈,創造出信仰的奇蹟。無畏於危難,無畏於人言,無畏於孤獨地前進。
一般人的指紋、腳趾紋、腳心紋都很亂。佛陀在涅槃時現吉祥臥,仍然愍念一切眾生,照破愚痴無明。一旁的壁畫是眾弟子們圍繞合十陪侍。佛陀腳下紅色的千輻輪相,足心現一千輻輪寶,能摧伏怨敵、惡魔,照破愚痴與無明之德(註2)。輪形紋路分明,輞、轂等悉皆圓滿,猶如輪寶能八方上下頓轉,開嗔恚之山,分貪愛之水,碎石折木,飛天降地,伏怨敵,摧惡魔。這次斯里蘭卡行禪,就從丹布勒石窟寺,遵循佛弟子所應依止修學的佛陀臨終遺教:《涅槃經》(註3)中的戒、定、慧、解脫四法發端開始,持續進行精進無畏。
在丹布勒石窟中,突然想起六祖惠能在西山石窟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跟智遠禪師學坐禪;二是跟惠紀禪師學習《投陀經》(註4)。《曹溪大師傳》謂:「時有惠紀禪師,誦《投陀經》。大師聞經嘆曰:『經意如此,今我空坐何為?』」從此強調觀心,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以見到自性,回到當下的身心,反觀自照,修行不離生活,作為傳授佛法的重點。
山腳下的金佛結說法印,似乎在對我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用身口意相應,正念正知,隨觀諸法而行,追尋法顯《佛國記》的足跡,體驗玄奘《大唐西域記》的僧伽羅國。
每天花五分鐘禪修靜坐,返觀自省,淨化心靈,找回寧靜、安詳的心,不再向外貪求,時時知足常樂。放下一切,止息妄念,尋回生命的源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讓這念心時時刻刻保持寧靜,沒有煩惱,心中便是一片光明。
這裡的人,他們不過分熱情,但總是出其不意地送你一抹純真的微笑。就是把四念處,八正道的智慧運用在日常生活,也讓別人感受這種寧靜安詳,一同走入禪的世界,人生就會變得更有價值意義。
這次的旅程是精心設計的結果。斯里蘭卡的旅遊路線,大致分為海線和山線兩種。山線以深入文化宗教等歷史古蹟為主。把內陸古典佛國之旅,放在海岸各地景點之前,是為了概括地描繪傳統文化,在歐洲殖民者來到以前的斯里蘭卡。
前3天尋訪心靈風景:追尋佛陀的足跡,踏訪佛寺,收心攝心。以純淨的心和眼,重新去感受世界,找回內在的安寧。就像大象馱著詩人的靈魂,回到純真的黃金年代。之後放開身心,走訪海線飽覽大自然景觀。路途之中,反思人跟動物,人跟社會,人跟大自然之間的關係。
……
「錫蘭式的邂逅」指的是無預期、偶然巧得的新發現,也就是「因緣際會」。Serendipity 是幸福的偶然;美麗的偶然與執念。
 《塞倫迪普的三個王子》這則波斯故事,而塞倫迪普(Serendip)是舊時波斯語中對今日斯里蘭卡的稱呼。故事裡的三個王子聰慧敏銳,但國王擔心他們與現實脫節,便叫他們周遊列國;一路上三個王子靠著推理和觀察力,得到了許多本不在計劃中意外發現。
Serendib是阿拉伯人為斯里蘭卡取的名字,意思是「珍寶島」,公元三世紀,在此海航的阿拉伯人發現這個島上遍地珠寶,後來英國人以Serendib造出了Serendipity一詞,意思是意外發現的幸福;原來要獲得真正的美好,不能單靠萬無一失的按部就班,有時候不經意的發現、沒有期待的尋覓,更容易讓人覺得快樂。
「因緣際會」包含三項元素:偶然、機會、智慧。必須經過兩個層次轉換,才具備因緣際會。第一層,從不可預期的意外中,看見機會。第二層,運用智慧,將機會轉換為實力。光有「偶然」是不夠的,還要有「轉化的智慧」。不期而遇的美好事物,機緣巧合的意外驚喜。
美國的幽默大師馬克吐溫說:除了雪,這裡什麼都有!
寫出了老人與海的海明威,形容為「綠色伊甸園」~
在世界上再也沒有另外一個國度被人賦予如此美麗的名字:這裡的人在2000年前被古希臘人稱為塔坡巴納(Taprobana)—古銅色皮膚的人;而阿拉伯航海者稱它為塞雷尼布(Serandib)—富有魔力的國度。1948年,這個國家正式宣布獨立,定國名為錫蘭(Ceylon)。從1972年起,這個島就又擁有了如今這個名字—斯里蘭卡,聽起來就像詩一樣美妙。而在泰米爾語里,它被叫作易蘭卡(Ila.kai),意為“值得注意的奇跡”。
幾千年來,人們為了這座島嶼征戰不息。這個島嶼潟湖蔓延,布局絕美,河流和山巒如夢如幻,翠綠通透,似乎閃耀著晶瑩碧光。來旅遊的人,都認為是見過的最美麗的國家。英國皇冠上最貴重的一件珍寶“印度之星”,一顆400克拉的藍寶石,就來自這裡。一個香料,寶石,大象和稻米的寶庫。 
讓絕美來闡述苦難,由幽雅來承載無常,斯里蘭卡的美麗固然讓人心馳神往,但她的哀愁更讓人黯然神傷。這才是這裡本身真正的吊詭。閱讀過John Gimlette 寫的Elephant Complex,不禁納悶,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國家啊? 
斯里蘭卡只是一個被破壞的天堂而已。
……
大象,水塘與寺廟的國度  Sri Lanka
斯里蘭卡,一個充滿自然之美與豐厚文化底蘊的島國。在迷濛的雨林中隆出的山峰,矗立著一座座莊嚴的佛寺與殘破的廢墟。
大象很複雜——大象迷住了我們的心和想像力。它們的大小和力量使我們大吃一驚,這與它們溫柔的天性和微妙的觸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儘管它們與人類一起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我們直到最近才真正開始真正理解和探索這些美麗生物的內在運作。大象是斯里蘭卡受尊敬的聖獸,牠們是權力和權威的象徵,並且還充當溫馴的僕人,協助古老的斯里蘭卡人創造了巨大的水塘(wewas)。
我們在米內日亞國家公園 Minneriya National Park,迎來了大象的微笑,其實是野放馳逞自己的心靈。在如非洲般的浩瀚草原上,在吉普車上,放眼望去是成群的野生大象,沒有柵欄和圍籬,感受與牠們觸手可及的近距離震撼,親臨動物星球頻道的野生世界。大象代表力量與和平的吉祥意像,一路陪伴著我們,傾聽我們的內心世界,就如同是我們的知音和陪伴者。
斯里蘭卡的地圖上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凹點,這些巨大的人工水塘(wewas),就像遙遠天際的碎片。望著水塘沉思,有一種平衡和智慧的氛圍。水塘,不僅改變了地面景觀,也改變了動植物生態和氣候,造就了這裡獨特的荷塘國家文化和心靈風景。
僧伽羅,古老的神話(註5)仍然圍繞著水塘城市群流傳至今,只是城裏的國王大部份是泰米爾人。這片荊棘沼澤地帶,泰米爾人在北方,僧伽羅人在南方。大象把這些水塘據為己用,逼使古時候的人類只能住到樹上。
離開國家公園,路旁看到一隻孤單的野象,眼神裡透著一絲無奈地走在柏油路上,無視於車陣包圍,和人們的圍觀攝影。亞洲象的棲息地遭到破壞,更使大象變成瀕臨絕種的動物,活動範圍僅剩過去的5%,人象衝突狀況頻傳。目前人們盼透過休耕、預警系統,找到人象和平相處,共生共榮的方式,建立嶄新的水塘城市群,維持傳統荷塘文化。
……
Sigiriya獅子岩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被譽為南亞的馬丘比丘,它是一顆火山熔岩冷凝後,加上雨水侵蝕而成,在於5世紀達都舍那王朝時期,因防範敵人故被建成了易守難攻的「空中宮殿」。獅子岩改朝換代,曾經上演一場空中宮殿中的王子復仇記。
迦葉一世覺得,既然不被佛教徒的人民所接納,他也沒必要遵守佛教中清心寡欲的要求。西牆部份刻有不少頭戴皇冠,以不同的手印,獻花供果,面帶微笑,婀娜多姿的半裸仙女壁畫。正因為這樣,獅子岩曾被認為是斯里蘭卡流傳至今唯一沒有宗教元素的建築。這些壁畫的描繪對象其實是印度教或佛教中的飛天女神(Apsaras)。
攀爬了1200階,四周綠海圍繞。到了獅子岩頂端的天空之城,在視野上完全沒有黃金時代的痕跡。在我以為會發現富庶王國的地方,頂端除了一片綠褐相間,光禿禿的曠野,什麼也都沒有。無常迅速,人事變幻的行相,表現於物質的成、住、壞、空;精神的生、住、異、滅,遷流變化,剎那無常。般若經說: 念念分別,相續無常;剎那遷流,終歸滅盡,還歸煙雲。最高與最低,相互對望,彼此相羨,本無高下,全然平等。
傳統舞蹈
開幕以吹海螺和鼓聲開展了禮儀舞,是尋求島上守護神的祝福。鈴鼓舞,由男女舞者以各種形式表現。帶著面具的惡魔舞蹈,是為了驅除病魔(註6)。輕快的節奏的豐收舞,由長笛伴著鼓聲,舞動豐收的時節幸褔愉快地挑選穀物,感謝神的恩澤。太陽舞蹈,是康堤舞最重要的形式。由經過嚴苛訓練的ves舞者,穿著象徵太陽光輝的服飾,連續旋轉後空翻。火舞,呈現火的魔力,舞者表現吞火的技巧。火步描述了Rama,Sita,Ravama的史詩故事。表演在火步的高潮中結束謝幕。
附註:
註1:斯里蘭卡國旗意義
又俗稱「獅子旗」,由一隻握有寶劍、向前行走狀的金色 獅子 為主圖案。 現行旗幟啟用於1972年。 旗面四周的黃色邊框和框內靠左側的黃色分割線,將整個旗面劃分為左右結構的框架。 左邊框內是綠色和橙色的兩個豎長方形;右側為紅褐色長方形,中間是一頭緊握寶劍的黃色獅子,長方形的四角各有一片菩提樹葉,象徵四聖諦。 咖啡色代表占斯里蘭卡多數人口的 僧伽羅族 ,橙、綠色代表 泰米爾族 和穆斯林;黃色邊框象徵人民追求光明和幸福。 菩提樹 葉表示僧伽羅族對佛教的信仰,而其形狀又和斯里蘭卡國土輪廓相似;獅子圖案標誌著該國的古稱「獅子國」,也象徵斯里蘭卡人民的剛強和勇敢,尾部八個凸起象徵 八正道 、在它的右前爪上握有一把劍,代表斯里蘭卡民眾誓死捍衛國家的決心與意志。
「四聖諦」──苦、集、滅、道。
「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佛教教旗意義
「佛教教旗」是一面五色旗,橫向與縱向皆由藍、黃、紅、白、橙五種色條構成。五色象徵著佛陀智慧、平等、慈悲、和平、清淨等精神;也代表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五乘佛法」。橫向與縱向則代表法身佛性的特色──「橫遍十方,豎窮三際」,也象徵十方法界融和,三時法輪常轉。
這本自具足的佛性,其特色便是佛教五色旗的「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就橫的空間而言,它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無處不遍,無所不在,故曰「橫遍十方」;就豎的時間而言,它超越過去、現在、未來三際,無生無滅,永恆一如,故曰「豎窮三際」。
「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法身佛性用之於日常,除須妥當拿捏空間因素與時間因素,兼顧事物的互動關係與歷史的發展脈絡,更應重視人際之間的互動。對於橫向的溝通連繫,固然要善巧運用;對於縱向的承上啟下,也要周全考量。若人人都能如此,不僅社會安樂、國家興盛非為難事,也會達到世界和平、法界融和。
註2:佛足足下妙相
(一)足下安平利相—— 又作足下平滿相、兩足掌下皆悉平滿相。即足底平直柔軟,安住密著地面之相。係佛於因位行菩薩道時,修六波羅密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引導利益之德。  (二)足下二輪相—— 又作千輻輪相。即足心現一千輻輪寶之肉紋相。此相能摧伏怨敵、惡魔,表照破愚痴與無明之德。或謂「足」亦指手足,故又稱手足輪相、手掌輪相。 
 (三)長指相—— 又作指纖長指相、指長好相、纖長指相。即兩手、兩足皆纖長端直之相。係由恭敬禮拜諸師長,破除憍慢心所感得之相,表壽命長遠,令眾生愛樂歸依之德。  (四)足跟廣平相—— 又作足跟圓滿相、足跟長相、腳跟長相。即足踵圓滿廣平,係由持戒、聞法、勤修行業而得之相,表化益盡未來際一切眾生之德。  
(五)手足指縵網相—— 又作指間雁王相、俱有網鞔相、指網縵相。即手足一一指間,皆有縵網交互連絡之紋樣,如雁王張指則現,不張則不現。此相乃由修四攝法、攝持眾生而有。能出沒自在無礙,表離煩惱惡業、至無彼岸之德。  
(六)手足柔軟相—— 又作手足如兜羅棉相、手足細軟相。即手足細柔軟,如細劫波毳之相。係以上妙飲食、衣具供養師長,或於父母師長病時,親手為其拭洗等奉事供養而感得之相,表佛之慈悲柔軟之手攝取親疏之德。
註3:佛陀臨終遺教
佛陀晚年,在《涅槃經》中一再提示的無量法門,統攝為戒、定、慧、解脫四法;這是佛弟子所應依止修學的。略分為戒律行儀與定慧修證。戒律行儀,指示比丘們要安住於律儀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內心外行做到清淨如法。這可分五節:
(一) 依持淨戒;(二)密護根門;(三)飲食知量;(四)覺寤瑜伽;(五)忍謙質直。
註4《投陀經》
投陀經,是佛為心王菩薩說投陀經。
以為王心為身之主,耳目處其外,任持六根,不壞善惡種子,使之不亡。乍去乍來,無有限礙,自在如王,故言「心王」。「菩薩」,解脫之別稱,得道之異名。以覺合機,故稱「佛說」。「頭陀」,是煩惱不生,寂然無相。「經」,意義是常,人能悟道,永離生死。
註5  猴王哈努曼,類似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的故事。據說《西遊記》裡的美猴王孫悟空,靈感來源便是這位猴神哈奴曼。
David and Goliath 
歌利亞,傳説中的著名巨人之一,根據《聖經》記載,歌利亞是非利士人的首席戰士,帶兵進攻以色列軍隊,他擁有無窮的力量,所有人看到他都要退避三舍不敢應戰。最後牧童大衞用投石彈弓打中歌利亞的腦袋,並割下他的首級。大衞日後統一以色列,成為著名的大衞王。
哈奴曼(Hanuman),印度教神話人物,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神猴,哈努曼是風神伐由(Vayu)之子,擁有四張臉和八隻手,解救阿約提亞國王子羅摩之妻悉多,與羅剎惡魔巨人羅波那大戰。
 根據史詩羅摩耶那(Ramayana意指羅摩的旅程)的記載,羅摩(Rama) 因為愛妻悉多(Sita)被楞伽山(Lanka 今斯里蘭卡)的魔王拉伐那(Ravana)用計搶走之後,傷心欲絕、不斷奔走尋找愛妻的下落,此時來到猴王的領地除了獲知悉多可能的去處之外,更得到猴王的承諾,願意派出他的猴子大軍協助羅摩把悉多救回來。
一座跨海千年的神話:「羅摩橋/亞當橋」
https://blog.udn.com/mobile/88899988/179404688
註6 皮鼓與康提舞
康提舞可分為古典舞和民間舞兩大類。古典舞以瓦納姆舞最著名,出現於18世紀納林德拉辛訶王時期,它以傳統的康提舞為基礎,並吸收融會了印度南部的舞蹈語彙。瓦納姆一詞源於梵文varnana,意為摹擬,故又稱摹擬舞。它模擬各種禽獸的姿態,以表現諸神的奇幻和以神話故事為主的內容,有的舞蹈也插入了釋迦牟尼的佛本生故事。
Sanni Mask dancing 
瓦納姆有18種:①蛇舞(起舞的姿態),②神猴舞,③御象舞,④智神舞,⑤黃鶯舞,⑥國王舞,⑦兔舞,⑧孔雀舞,⑨神螺舞,雞舞,獅舞,雙神舞,馬舞,鷹舞,舞神舞,武士舞,蛇舞(爬行姿態),世尊舞。瓦納姆是舞蹈、詩歌和音樂的合成體。
感謝巨匠 Kiki 戴吟容小姐, Frank 林岳潁先生,在斯里蘭卡旅遊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