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館流金歲月展 重現月球岩石標本

記者劉昕翊/綜合報導

1969年美國太空船阿波羅11號成功登陸月球,隔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即與美國新聞處合作,舉辦「月球岩石及登月史料特展」,展出近代人類太空科技史,而史博館今(11)日公布,隨著館內重新開館,《月岩》將再度回到首展地展至4月28日,歡迎國人把握機會前往觀賞。

國立歷史博物館今(11)日表示,在重新開館之際,館內2、3樓長廊以「與大家一同走過的流金歲月」年表,說明過往近70年史博館在全球、臺灣社會文化歷史座標中的多元角色,並搭配物件、檔案文獻與歷史照片等圖像呈現史博館的歷史。

其中,1970年史博館曾與美國新聞處合作舉辦「月球岩石及登月史料特展」,展覽淵源與1969年美國太空船阿波羅11號成功登陸月球的歷史事件有關,吸引35萬參觀人次;最特別的是,展品中有1座20多公分的木座上,鑲著一面中華民國國旗與一個壓克力小球,壓克力小球中有著4顆米粒大小的月球岩石標本,是當年太空人阿姆斯壯及艾德林所採集的部分月球岩石標本。

史博館指出,美國於1969年將這份別具意義的紀念品贈送給我國,後由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保存,直至1994年,再由中央研究院轉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收藏;特別感謝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此次出借《月岩》,讓此珍貴展品,再度回到54年前在臺的首展地,搭配當年的展覽圖像一同展出,重現這段歷史記憶。「與大家一同走過的流金歲月」展期至4月28日,邀請民眾踴躍前往。

《月岩》標本正在史博館二樓長廊「與大家一同走過的流金歲月」年表中與歷史照片一同展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壓克力小球中有4顆米粒大小的月球岩石標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