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係法45周年》美台強健關係的堅實基礎 前AIT主席莫健:TRA是美國維持西太平洋和平穩定關鍵

1979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其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同年4月10日簽署,而2024年適逢45周年。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莫健撰文強調,該法在這期間為美國和台灣延續強健關係提供堅定基礎,且面對漸增的區域不確定性,該法仍是美國努力維持西太平洋地區和平穩定的關鍵。

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3日發布《台灣關係法》(TRA)制定45周年的專刊,由GTI執行長蕭良其(Russell Hsiao)、莫健(James F. Moriarty)等7名專家撰寫相關文章。莫健寫個人對TRA的回顧,直言該法已被證明明顯是有遠見、有效用的美國法律,且運作45年,經得起時間考驗。

莫健稱,TRA提供美國和台灣發展廣泛且互利的雙邊關係的方法,同樣重要的是當兩岸緊張漸增之際,該法協助維持區域穩定。他表示,1970年代的世界和今日截然不同,歐洲被鐵幕(Iron Curtain)分為東西陣營,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正開始經歷經濟改革開放,當時其經濟規模只是美國經濟十分之一。

當時的台灣還在戒嚴中,而美國視蘇聯為全球和平穩定的最大挑戰,PRC則把蘇聯看作全球共產主義領袖的競爭者及潛在軍事威脅。莫健說,在此背景下,美國卡特政府為了和PRC建交,與台灣斷交,美國國會則通過TRA,卡特(Jimmy Carter)簽署生效。

莫健提到,隨著TRA通過,美國國會想確保美國會和台灣維持強健關係,反對任何武力改變台灣現狀的意圖,而為了支持強健的美台關係,TRA明文美國政策為「維持及促進美國人民與台灣之人民間廣泛、密切及友好的商務、文化及其他各種關係」。

<cite>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資料照,蘇仲泓攝)</cite>
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資料照,蘇仲泓攝)

《台灣關係法》的目標

莫健坦言,維持這種美國和台灣已不再有邦交的關係,在實踐上帶來獨特挑戰,而TRA列出有創造力、史無前例的做法回應,即成立美國在台協會(AIT)。TRA特別授權AIT與台灣對口機構協商、簽訂和執行類似美國和其正式邦交夥伴的政府與政府所簽協定。

在台灣未來安全方面,TRA闡述美國期盼,並制定指引,表明「表明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及安定符合美國的政治、安全及經濟利益,而且是國際關切的事務;美國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之舉,是基於台灣的前途將以和平方式決定這一期望」。

TRA還明文,「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台灣的前途之舉,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且「美國將使台灣能夠獲得數量足以使其維持足夠的自衛能力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

莫健指出,TRA「『指示』總統如遇台灣人民的安全或社會經濟制度遭受威脅,因而危及美國利益時,應迅速通知國會」。他回憶道,自己在兩岸緊張的1988年來到台灣,當時是為了派駐中國,而在台灣進行密集的中文訓練,當時的台灣已於1987年解嚴,可是政治未來仍不明確。

「媒體仍被嚴格管控。立法機關幾乎全由1947年在中國大陸選出的代表組成。沒有人民選舉總統的條款」,莫健寫道,台灣海峽的另一端則因時任領導人鄧小平推動經濟改革開放政策,為PRC內部帶來巨大期待。1989年春天,逾百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集會,要求更大自由,中國共產黨視其對繼續統治形成威脅。

<cite>2019年4月15日,《台灣關係法》40周年友誼慶祝酒會,時任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甘岱民攝)</cite>
2019年4月15日,《台灣關係法》40周年友誼慶祝酒會,時任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甘岱民攝)

《台灣關係法》首個10年

莫健說,TRA生效的首個10年,如其宗旨,為美國和台灣創造安排,讓人與人關係蓬勃發展,簽證核發數攀升,且透過AIT和台灣對口機構討論,解決商業爭議後的美台貿易增加一倍以上。TRA也強調美國支持台灣人權,其為美國國會一再提及的議題,許多國會議員推動台灣更大的民主化。

莫健直言,自己在1994年到台灣擔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政治組長,而在他離開後的這5年間,台灣發生引人注目地變化,「充滿活力的公民社會迅速發展,要求其聲音被聽見。台灣立法機關是經自由、公平選舉產生,所有自中國大陸選出的立法者全部退休。台灣朝首次總統直選邁進」。

中國在殘暴鎮壓天安門集會後,中共回到經濟改革開放狀態。在接近1996年3月台灣總統大選之際,中國因美國決定同意時任台灣總統李登輝到母校康乃爾大學演講而大怒。莫健稱,PRC在接近台灣2個主要港口之處進行一系列飛彈及實彈試射,包括在台灣選舉前不久,顯然意在恐ㄊ嚇台灣選民拒絕李登輝。

「PRC的意圖適得其反」,莫健表示,美國派出2艘航空母艦戰鬥群到該區域,強調美國依據TRA的承諾,即反對用武力改變現狀的任何意圖,而中國結束試射,李登輝勝選,得票還比PRC開始試圖影響選情前的民調高出10個百分點。他提到,21世紀的首個20年間,兩岸關係出現戲劇性變化。

莫健稱,中國大陸經歷經濟奇蹟,成為全球最大工業強權,同時發展難對付的軍隊,「TRA鼓勵AIT與其台灣對口合作的條款也如計畫運作。至2012年底,雙方簽署約150項協定,其多元程度有農業、民航、緝毒和保護智慧財產。這些協定不只有利美台人民,在包括公衛等領域則帶來重大的全球進步」。

<cite>1996年,中國試射飛彈,爆發第三次台海危機,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派出尼米茲號和獨立號航空母艦巡弋台灣海峽。(取自美國在台協會臉書)</cite>
1996年,中國試射飛彈,爆發第三次台海危機,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派出尼米茲號和獨立號航空母艦巡弋台灣海峽。(取自美國在台協會臉書)

《台灣關係法》與未來

莫健表示,TRA鞏固美國約60億美元對台軍售的基礎,幫助台灣抵禦用武力改變現狀的企圖。他還說,當自己2016年出任AIT主席時,台灣、PRC和兩岸關係都已與1979年時的局勢完全不同,「台灣是成熟、喧鬧的民主政權,有茁壯的經濟和強大的自我認同感」。

「PRC成為世上第2大經濟體,持續快速發展其軍事力量」,莫健說,「美國和台灣成為PRC的2個最大貿易夥伴,台灣自身還成為高科技強權」。他指出,在中共黨總書記習近平領導下,PRC放棄原本的韜光養晦政策,「從喜馬拉雅到南海、到台灣海峽,北京當局開始實行更激進的外交政策」。

莫健直言,PRC愈來愈多像是不實資訊、經濟脅迫等手法來破壞台灣民主,同時加強軍事演習和調動,以恐嚇台灣。他強調,有件事沒有變,即繫住美台關係,以及西太平洋和平穩定的TRA重要性,並稱TRA設立的系統允許美台透過共享的極其重要物資,合作科學研究與創新來應對COVID-19挑戰。

莫健亦稱,隨著西太平洋的威脅持續成長,TRA提供法律及行政框架,讓美國與台灣合作,為入侵建立漸強的威懾。他表示,儘管過去45年有巨大變化,TRA仍為美台持續的強健關係提供堅實基礎,而在面對漸增的區域不確定性,TRA會是美國努力保持西太平洋和平穩定的關鍵。

莫健最後寫道:「重點在於,TRA簽署的過去45年間,世界經歷經濟、政治和軍事轉變等震盪。就算有這些改變,TRA依然是美台關係的關鍵支柱,且在未來數年只會變得愈來愈重要。」莫健2023年3月卸下AIT主席一職,由時任國安會主管中國和台灣事務的高級主任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接任至今。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