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失衡? 謝金河:山不轉路轉 台灣出口的天蠶再變!

台灣產業失衡議題再起,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兩岸產業現在幾乎是完全競爭,如果沒有能力面對中國的國家補貼,殺價競爭,產業退出市場是必然。不過,目前中美市場差距只有12.45億美元,這是史上最小的差距。山不轉路轉 台灣出口的天蠶再變,顯見在美中角力下,台灣的出口移動速度很快!

5月11日,經濟日報社論「貿易表象難掩產業失衡沈痾」,批評今年出口增長是去年基期太低,還有,除了資通訊產業,多數行業還是一片悽苦,要政府拿出對策,不能單獨靠高科技產業獨撐。最後作者要政府簽署「區域貿易恊定」,痛批蔡政府8年來毫無建樹!

謝金河試圖回答問題,

一,去年台灣出口連續衰退,不同陣營的政治人物,專家都站出來痛批,我在去年11月說接下來會迎來連續9個月的成長,就是因為基期夠低,下次的高點在7月,去年7月出口387億美元,基期高低和成長,衰退有關。

二,作者批評除資通訊產業一枝獨秀,多數行業一片悽苦,這也是一直在講的中國殺戮!台灣的石化,紡織,機械,化學,金屬製品出口連年衰退,這是受到中國產能過剩的殺戮。這一點政府幫不上忙,要企業主奮力尋找轉型升級創新的路,最近台塑要進入特用化學品市場,就是如此。

卅年來,過去兩岸產業有一些互補,現在幾乎是完全競爭,如果沒有能力面對中國的國家補貼,大量生產,殺價競爭,產業退出市場是必然。

三,台灣不加入區域貿易協定,不是台灣不努力,而是中國舖天蓋地的封殺,這個指責避重就輕!不過,即使面對國際大環境的壓力,台灣的出口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表現,已經是可圈可點了。

謝金河點出另外要關注的2個重點,台灣出口到美國占比一直上升,從2017年11.7%,到23年上升至17.6%,今年前4月是23.5%,台灣4月對美國出口101.58億美元,占比上升到27.1%,對中國,香港的出口113.03億美元,中港占比從43.9%,去年降到35.2%,4月占比剩下30.2%,中美市場差距只有12.45億美元,這是史上最小的差距。顯見在美中角力下,台灣的出口移動速度很快!

另外,這些年處在中國產能過剩下的殺戮產業,一直沒有見到曙光,即使是半導體產業,現在成熟製程晶片也殺成紅海,台灣過去的半導體產品出口到中國可以享有逾千億美元順差,現在已縮減近三成,這是產業必須領悟到的現實!

更多太報報導
獨家/十年來首見 ! 小米台灣總監幹部驚傳全數換血 小米證實調整
鴻海股價飆風還能上車嗎? 外資:反彈持續到明年 目標價上看2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