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全國性鳥類地圖計畫啟動 中華鳥會邀公民參與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3日電)中華鳥會今天表示,結合生多所、美國康乃爾大學鳥類學研究室1月開啟台灣首次全國性鳥類地圖計畫,邀公民參與,估2028年底完成完整繪製各種鳥分布、繁殖區域與相對數量地圖。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發布資訊指出,結合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美國康乃爾大學鳥類學研究室(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推動台灣首次全國性鳥類地圖計畫(Taiwan Bird Atlas),計畫於1月在網路上宣布,今天再度發布新聞,呼籲愛鳥者一起參與、認養。

中華鳥會秘書長呂翊維指出,有意願參與的公民,可上Taiwan Bird Atlas 入口網站,或加入eBird Taiwan臉書社團參與,這次計畫結合eBird鳥類紀錄資料庫,以5平方公里網格為單位進行鳥類觀察,每個網格在5年內須累積達至少20小時觀察時數。

他說,參與者要盡量走訪各類主要棲地環境,使用eBird鳥類紀錄資料庫,盡可能記錄下所有觀察到的鳥種及數量;且與一般賞鳥活動不同的是,使用者必須更進一步觀察與記錄下鳥類的繁殖行為,例如出現成對活動、築巢或攜帶食物育雛等。

針對這次計畫的意義,他說,鳥類地圖集(Bird Atlas)對於記錄和保育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需要相當大量資料,推動公民科學是獲取大量資料並準確繪製物種分布的最佳途徑;截至2021年,全球已有93國推動類似的計畫,總共超過600個計畫,吸引至少38萬人參與。

為了推動這項計畫,前置作業已展開,呂翊維說,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與中華鳥會在2023年已試辦過前期活動,設計多樣活動,讓台灣的eBird鳥類紀錄資料庫使用者能更熟悉相關方法,在為期10個月的活動裡,總計有297個人上傳1萬4974份紀錄清單,其中個人上傳最多清單高達1525份,顯示台灣公民參與的熱情與行動力。

中華鳥會補充,過去與生多所等單位共同推動過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BBS Taiwan)和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NYBC Taiwan)等公民科學計畫;2015年並與康乃爾大學鳥類研究是共同推動eBird Taiwan鳥類紀錄資料庫(繁體中文入口網),已成為台灣最大的生物多樣性開放資料來源,提供超過1200萬筆資料。

此外,生多所並開發一個能夠「聽聲辨種」的人工智慧AI工具—SILIC,預期會融入鳥類地圖計畫運用,整合多元的鳥類資料,讓整體監測更完善。(編輯:李亨山)1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