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危機下的海上運輸安全

(圖/截圖自Maritime Traffic網站)
(圖/截圖自Maritime Traffic網站)

隨著台海局勢的緊張,關於中國大陸是否會在520後舉行對台軍演的問題引發關注。國安局長蔡明彥5月1日指出,從6月到11月是中國例行軍演的季節,將關注中國是否會以此為藉口進一步加強對台壓力。蔡明彥還強調,今年共軍首次在台海周邊進行了夜間戰備巡航,並進行了3次實施,同時還引入了空中加油機以延長空中武力持續時間。此外,聯合戰備巡航還開始動用其他軍艦,包括登陸艦和掃雷艦,這些新的舉動值得引起重視。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海上貿易一直是兩岸間經濟聯繫的主要方式之一。這在中國大陸到台灣的入港貨物量約為從台灣到中國大陸的出港貨物量的兩倍左右得到了明顯體現。例如,根據最近的數據,2022年中國大陸到台灣的入港貨物量約為2000萬噸,而從台灣到中國大陸的出港貨物量為807萬噸,突顯了海上貿易在兩岸經濟往來中的重要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東亞地區是世界上海上運輸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以2021年為例,中國大陸港口佔據了世界港口吞吐量前20位港口中的10個,而韓國有2個。考慮到前50個港口中有20個位於東亞地區,再以2022年為例,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貨櫃處理國,處理量約為2.69億標準貨櫃(TEU),遠遠領先其他國家,顯示出該地區海上運輸活動的蓬勃發展。

通過分析Maritime Traffic提供的實時船舶位置資訊,可以清晰地看到,許多船舶穿行於台灣周邊海域,顯示出該地區海上運輸活動的繁忙程度。同時,沿著中國大陸海岸線也有大量船舶運行,這些船舶主要為中國內地運輸提供支持,凸顯台灣海峽在中國大陸海上運輸中的關鍵地位。

如果台灣陷入危機,將對中國大陸內地的物流和經濟產生嚴重影響。首先,台灣是中國大陸的重要貿易夥伴之一,兩岸之間的貿易往來極其頻繁。根據2023年的統計數據,台灣是中國大陸第四大貿易夥伴,貿易總額約為6000億美元。如果台灣陷入危機,可能導致兩岸貿易中斷或受阻,對中國大陸的進出口貿易造成嚴重衝擊。尤其是對那些依賴台灣供應鏈的產業和企業而言,可能面臨原材料短缺、生產中斷等嚴峻問題。

中國大陸設定的第一列島鏈和第二列島鏈是中國大陸極具戰略性的軍事佈局,其目的在於加強對周邊海域的掌控和防衛。第一列島鏈包括一系列重要的島嶼和海域,覆蓋了中國大陸周邊海域的關鍵航道和戰略要地,其中包括台灣海峽和巴士海峽等。第二列島鏈則進一步擴展了中國大陸的海洋戰略範圍,包括更遠的海域和島嶼。

這些島鏈的設置可能導致在台灣陷入危機時,中國大陸採取封鎖台灣海峽的行動。封鎖台灣海峽將對台灣的海上運輸和港口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進而對台灣的經濟和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同時,這樣的封鎖行動也將波及同樣位於第一島鏈上的日本、韓國及菲律賓等周邊國家。

根據軍事分析,中國大陸有能力在必要時封鎖台灣海峽,採取各種措施來掌控海上航道。這可能包括設置海上封鎖線、部署軍艦和飛機、加強監視和巡邏等措施,以確保對台灣海峽的實際控制。這樣的封鎖行動可能會對中國大陸周邊地區的安全和穩定產生深遠的影響,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反應。

1996年中國大陸在台灣海峽進行導彈演習,企圖影響台灣總統選舉,引發了美國派遣航母艦隊到台灣海峽附近的事件,這一事件導致亞洲股市的震盪和投資者對亞洲地區的擔憂情緒加劇。此外,台灣是全球重要的電子產品生產基地,擁有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商之一,一旦發生台海危機,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生產停滯、產品短缺,進而影響到全球電子產品市場和相關產業的運轉。(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