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人BMI過重肥胖率 居六都之冠

根據體育署公布運動現況調查,台中市民身體質量指數(BMI)過重與肥胖率2023年上升至42.9%,成為六都之冠。示意圖。(潘虹恩攝)
根據體育署公布運動現況調查,台中市民身體質量指數(BMI)過重與肥胖率2023年上升至42.9%,成為六都之冠。示意圖。(潘虹恩攝)

肥胖已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體育署112年運動現況調查,台中市民過重與肥胖率已上升至42.9%,躍居六都之冠,除飲食控制外,推廣運動也刻不容緩,台中市運動局將持續推動多元活動與場域,衛生局也設置社區營養分中心,提供市民營養諮詢與衛教。

台中有「糕餅之都」美譽,餐廳、小吃更不勝枚舉。根據體育署公布運動現況調查,台中市民身體質量指數(BMI)為過重與肥胖率,2022年以42.3%、居六都第2,次於台南,2023年上升42.9%,已成六都之冠;此外,新北市42.1%、桃園市與台南市41.0%、高雄市40.1%及台北市38.3%。

數據顯示,台中市民運動比例為85.0%,但「7333」規律運動人口比例僅32.5%,其中25至49歲的民眾規律運動比例未超過25%。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則分析,年輕人進入職場後,隨職位晉升,運動量下降,加上台灣外食比例高、應酬多,也常忽略食物的熱量與均衡,進而造成肥胖。

市議員張芬郁認為,市府可持續推動社區型運動場域,讓民眾走出家門就能散步、運動,也能結合整體行人環境,打造優質人行空間,市民從日常通勤中就能運動。此外,飲食也是造成肥胖關鍵,應在課程中結合更深入、延續性的衛教觀念,讓飲食觀念從小扎根。

市議員吳瓊華說,中年人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高壓環境,工作累、沒有夥伴等,可能都會造成運動意願降低,可整合、活化各區現有體育協會等單位推廣運動,並針對中年民眾成立社群或社團促進運動習慣,並增加女性保健、營養飲食等多元課程,滿足不同社群需求。

運動局指出,該局配合體育署「運動i台灣2.0」,針對幼兒、銀髮族、身心障礙、原住民等不同族群辦理多元活動,連續8年榮獲特優獎;並同步力推多座運動建設,持續鼓勵市民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