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民進黨開啟「大直播時代」 經營社群與搶青年票真能畫上等號?

[FTNN新聞網]記者劉秀敏/台北報導

2024總統暨立委大選後,民進黨雖成功延續中央執政,但青年選票的大幅流失,成了選後檢討要點,黨主席賴清德更多次在會議中強調直播、短影音的重要性,希望能搶回網路話語權。然而,無論是經營社群、開直播或是製作短影音,最終都只是一個「工具」,要如何運用「工具」達到突破同溫層、與青年乃至社會各階層對話的「目的」,而不只是政治人物和支持者之間的同樂會,才是能否收到成效的關鍵。

民進黨中央開設「老闆叫我開直播」節目已一個月。(資料照/民進黨提供)
民進黨中央開設「老闆叫我開直播」節目已一個月。(資料照/民進黨提供)

民進黨在2024選後的檢討中,「數位行銷」成了一個重要焦點,包括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在青年座談時直指,選舉時拍攝影片的效用不多,僅同溫層在看,相較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並沒有看到,也不知道議題;而黨主席賴清德也多次在會議中要求黨公職要開直播、剪短影音、經營社群,擴大與青年族群的溝通。

在賴清德強力要求下,民進黨進入了「大直播時代」,黨中央有新聞部的「老闆叫我開直播」節目,黨籍民代也陸續開起固定時段的直播節目,甚至黨發言人吳崢還貼心地製作了一張「節目表」供支持者參考。但「大直播時代」的開端就陸續浮現問題,不外乎流量天花板、是否能突破同溫層的質疑等,就曾有綠委直言,如果所有人開直播,但看的都是同樣的一、兩百人,「那意義在哪?」

民進黨將重點火力集中在網路社群經營,不難看出想與民眾黨搶奪網路話語權的企圖,然而民眾黨社群經營有成,除了在成立之初就找准定位投入網路社群的經營外,黨部文宣部更宛如行銷公司。以各種影片來說,從前期的企劃到後期的剪輯節奏,搭配插畫、動畫或適當的網路梗來包裝無趣的政治議題,以及隱藏政治人物不善言辭、論述乏味等缺點;至於直播節目則更直接了當,直接找來立場一致的人,透過吸睛的標題、圖卡來吸引民眾,宣傳賺流量的同時,還能免去在電視政論節目上遭「洗臉」的尷尬場面。

事實上,民眾黨開啟直播政論節目之初,流量同樣僅有幾百人到一、兩千人,與目前民進黨諸多直播的觀看數字其實相差無幾,但「毅力」並非突破直播瓶頸的萬靈丹,無論是直播議題的揀擇、聲音畫面是否清晰精緻、主角與來賓的論述節奏,以及與網友互動的過程,都是影響直播能否成功的因素。另外,民眾黨的節目內容本身其實還是窩在同溫層,而是透過海量的影片以及短影音,加上受眾(即青年族群)本身就是網路高度使用者的特性,讓這些影音得以在網路上大量傳播,進而擴大接觸受眾的目標。

民進黨新北市議員兼黨部發言人卓冠廷曾在直播中解析當時在話題熱度上的「苗統大戰」過程。(圖/卓冠廷臉書)
民進黨新北市議員兼黨部發言人卓冠廷曾在直播中解析當時在話題熱度上的「苗統大戰」過程。(圖/卓冠廷臉書)

對於開直播、經營社群,多數綠營民代都持正面態度。有綠委比喻,民進黨的政策主張如同「商品」,而直播與社群就是「通路」,在商品沒問題的前提下,自然需要與時俱進地利用新的通路來傳播;亦有綠委表示,「數位行銷」的確是民進黨較弱的一塊,但在人手一機的現代社會,許多鄉下的高齡長者也都透過網路來獲得及傳遞訊息,民進黨又豈能在社群世界中缺席?不過該綠委也坦言,以區域立委來說,在地方選服、中央法案之外,還得再有助理來處理直播、剪片等事宜,人力上確實吃緊,但「扛不住也要努力扛」。

已投入直播經營的一名綠營民代認為,就如同傳統選舉拜票需要掃市場、辦客廳會、座談會、造勢晚會一樣,網路線的那端同樣是選民,「如果10個人的客廳會都願意出席,為什麼10個人看的直播不願意開?」至於無法突破同溫層的憂慮,他則直言,直播要能突破同溫層的關鍵就是「被罵」,一旦「被罵」了,就表示有所謂的「異溫層」看到,進而發展出雙方激辯、說服對方的過程。因此,在論述正確的前提下,「被罵」並非一件壞事,不需要因為「我就怕被罵」而卻步。

另名綠營民代則表示,的確可以透過經營直播、剪短影音等方式,在網路訊息量上達到一定的平衡,進而宣傳政策理念、澄清錯假訊息,但成本也相對較高,目前檯面上經營直播穩定有成的政治人物,有不少是直接培養一個團隊來因應的,「如果有這個能量也沒什麼不好,但民進黨靠澄清錯假訊息就能繼續執政嗎?」他直言,直播並非萬靈丹,經營社群與搶青年選票也不是能直接劃上等號,現在執著於直播和經營社群,不過是眼睜睜看著年輕選票流失,卻想不出更好辦法中的做法罷了。

「年輕人在意的議題若沒有處理,用幾個影片就想抓回年輕人?」該民代以在野黨時常批評的低薪、高房價、通膨為例,曾聽到選民抱怨,某蛋白區建案在短短兩年間的價格就漲了近4成,「難怪大家都不投民進黨」。面對這些年輕人最有感、最在意的民生議題,執政者該給出的是具體行動,而非開直播搞「政令宣導」。不過他也感嘆,當大家在思考民進黨該如何做得更好時,轉頭看到的,卻是藍白在國會的各種突破性演出。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民主基金會的鬧劇該落幕了
為賴清德拆彈還是留包袱?蔡英文任內電價連三漲 民眾有感
韓國瑜不再是民進黨的提款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