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困境與出版未來在哪?書店業者呼籲創造閱讀需求

台灣出版產業面臨困境,究竟有何解方?如何鼓勵大眾閱讀?有書店業者23日在一場出版論壇上表示,學校用千篇一律的學習單方式太過無聊,不如創造閱讀需求!面對台灣出版未來的可能性,出版業者則各有看法,有人強調應將編輯力放大不同場域,進行各種合作,並重提圖書定價制,也有業者呼籲產業調查數據透明化。立委陳培瑜則希望教育部程規劃閱讀成為一門課程,不過她也坦言難度很高。

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國家圖書館23日聯合主辦一場「台灣閱讀與出版的急迫未來?!」台北出版論壇,邀請出版業者、數位出版聯盟、書店業者、以及學生代表,齊聚一堂,討論台灣的閱讀新風貌,以及台灣出版未來與可能性。

友善書業理事、島呼冊店共同創辦人林詩涵以「台灣書店賣書愈來愈吃力?」為題,提出自身對書市及出版的觀察,她發現學校一直以來藉由發學習單,讓學生回家閱讀寫心得的模式,已經無法引起學生對閱讀的熱情,她認為應該創造閱讀需求,讓年輕人覺得書和自身有關,才有閱讀的動力。

談到台灣出版未來的可能性?大雁出版集團董事長蘇拾平苦笑說,面對環境順逆境變化,出版業「從昔日百花盛開到每況愈下、昨是今非,足以讓你懷疑人生」。他認為未來紙本書與電子書的佔比可能從目前8:1,變成3:1,很多思考都要跟著改變。

親子天下執行長何琦瑜則分享了親子天下的進化轉型,從以產品銷售為中心,挪移到IP營運為中心,跨領域多元經營,透過各種形式,讓書走進讀者所在的地方,她也認為文化部的補助資源,應該多放在出版產業的健全上,例如協助數位轉型等,也希望解決一直以來的圖書折扣秩序議題,重新思考圖書定價制。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文策院與8家出版社簽署MOU 合資公司強化主動開發故事IP轉譯能力
文策院: 產官學將組「出版產業研究委員會」精準掌握市場
國圖攜手遠流 合作典藏台灣出版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