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誼幼兒文學獎出爐 「老師」是最大贏家

信誼基金會創會董事何壽川(左5)、信誼董事長張杏如(左6)、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李毓娟(右3)與得獎者合影。
信誼基金會創會董事何壽川(左5)、信誼董事長張杏如(左6)、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李毓娟(右3)與得獎者合影。

▲信誼基金會創會董事何壽川(左5)、信誼董事長張杏如(左6)、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李毓娟(右3)與得獎者合影。

為替孩子徵選更多形式的好故事,「信誼幼兒文學獎」第36屆起擴大徵獎,成為「幼兒圖畫書」和「兒童文學」創作的平台。今(20)日在老、中、青三代兒童文學創作者與閱讀推廣人的見證下,頒出五項大獎。首獎拿下二十萬元獎金。

首屆兒童文學組徵獎,二件作品勝出,澎湖離島小學代理教師陳俐穎以作品《媽媽樹》獲首獎,旅居摩洛哥撒哈拉沙漠的旅遊作家蔡適任以作品《沙塵暴裡要回家》榮獲佳作。這一屆的幼兒圖畫書組最終評選出三部佳作,首獎從缺,分別由美術老師江明恭《米糕甜蜜蜜》、兒童繪畫老師張雅鈴《小蜘蛛織呀織》、幼教老師辜筱茜《在詩的季節裡牽你的手》獲得。其中,「老師」成了這一屆最大的贏家。

「信誼幼兒文學獎」陪伴圖畫書作者創作許多動人的好故事、站上世界舞台,成為台灣與國際間圖畫書產業溝通的重要橋樑。2023年文化部以「面對目前消費者閱聽行為的改變,圖畫書市場仍能一枝獨秀,信誼幼兒文學獎35年的堅持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頒予文馨獎「特別獎-人才培育獎」。36屆來已共頒出170個獎項,出版了100本得獎圖畫書,33本授出國際版權,許多圖畫書已經成了台灣童書市場的經典。

創立、推動徵獎的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表示,面對瞬息萬變的多元學習環境,第36屆起,信誼幼兒文學獎同步徵求「幼兒圖畫書」和「兒童文學」創作,希望孩子在不同的成長環境裡,除了圖畫書閱讀外,也能接觸更多不同文體的作品。順應孩子的成長環境,提供更多元形式的在地好故事,延伸落實文學獎「一代人對孩子的承諾」的初衷。這一本本從我們文化土壤生長出來的作品,最能貼近孩子們共同的生活經驗與延伸想像創意,走向孩子,成為涵養孩子生命質地的資糧。這也是信誼對於原創圖畫書、兒童文學人才培育以及親子閱讀推廣恆久不變的堅持。期待幼兒圖畫書與兒童文學同步徵獎,廣邀更多創作者、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為台灣兒童文學發展注入新的活水與動力。

首次同步徵獎「幼兒圖畫書組」及「兒童文學組」,共收到270件參賽作品,包括幼兒圖畫書108件、兒童文學162件;幼兒圖畫書組選出20件、兒童文學組選出14件進入決審。張董事長表示,決審委員反覆審視辯證後,首次徵獎的兒童文學組順利選出首獎和佳作,幼兒圖畫書則因三件作品難分軒輊,評審對作品也仍各有期許而並列佳作。這五件優勝作品,從自我探索追求、客家文化禮俗、充滿生命力的字感描繪,到親子情誼、永續環境的關懷,無論主題或表現技巧上,都能從孩子的年齡和感受出發,展現孩子對自我、親友與環境的關懷,對生活細膩的觀察,令人激賞。

兒童文學首次徵獎,離島教師陳俐穎以《媽媽樹》奪魁,她說,這本書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教學現場,看見當下親子問題,不禁讓她聯想到神話故事《后羿射日》中住在扶桑樹的10顆太陽。陳俐穎表示:「扶桑樹上住了10顆太陽,而媽媽樹上有10加1顆媽媽果實。很多時候,後悔是不能改變錯誤的,就像被射下落地的太陽。於是她將媽媽樹和扶桑樹對應、互換,讓書中小妖怪夢想成真,一口氣如願擁有10位媽媽。但在一連串錯誤中失去媽媽,真心的懺悔,仍讓他擁有一位媽媽的寬宥。相較於現代家長們不求回報的付出,許多孩子會覺得是應該的。」她希望能藉由這故事提醒親子更珍惜彼此相處的時光,相互扶持、一起成長。

定居北非摩洛哥梅如卡(Merzouga)的蔡適任,是旅遊作家,曾獲多項文學獎項優勝榮譽。在人類學博士學位支撐下,被媒體稱為「撒哈拉裡的人類學家」。轉戰兒童文學領域,作品《沙塵暴裡要回家》便榮獲佳作。蔡適任表示,故事裡男孩的原型,正是她遊牧民族貝都因丈夫,靈感來自於他童年在沙塵暴裡迷路的真實經驗,精靈概念源自伊斯蘭信仰,出現在故事裡的動物則為撒哈拉原生物種。作者將沙漠自然生態、身邊人的真實生命經歷與自己對撒哈拉的感觸寫進故事裡,試圖向孩子們分享撒哈拉的多重樣貌。評審們對這個看似講述人類破壞生態而遭大自然反噬,卻能超脫傳統批判思維重回「愛」的主題,使整個故事成為「愛的循環」為讀者帶來的正能量,感到激賞。認為作品在生命教育和環境保育上都可說是優秀之作而獲獎。

另幼兒圖畫書組,老將張雅鈴、江明恭、新秀辜筱茜,三位老師作品並列佳作,分別獲得獎金五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