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母虐童案女社工遭上銬》精神科醫:不是把人或某組織抓來當罪魁禍首 就能解決問題

北市一名1歲多的男童,去年9月經新北社會局及兒福聯盟轉介劉姓保母姊妹照顧,卻遭非人虐待,短短不到3個月驟逝,負責訪視個案的女社工遭上銬引發社會討論。(圖片來源/freepik)

台北市一名等待出養,暫時由保母照顧的一歲多男童,2個多月前死亡,負責照顧的保母涉嫌虐童致死,已被收押。這事情要怎麼理解?看了半天,也沒人講得清楚。是這樣:如果有老人家路倒,沒有任何家屬,請問能否由政府委託一名居家照服員在家全天候照顧?同理,一名等待出養的幼兒,豈能委託平常從事居家托育的保母全天候,從周一到周日24小時照顧?更何況是可能需要早期療育的幼童。

台灣一年有800名幼童需要出養,但只有200多名成功被收養,其中一半由台灣人收養,另外一半,注意了,必須出養到國外。

請問,其他600多名沒人收養的幼童,住在哪裡?機構,也就是育幼院。須知當今理念是最好不要住在機構,而是寄養或收養。

兒盟在記者會有講,等待出養的幼童,最好暫時可以寄養。問題又來了,台灣目前有1,500多個寄養家庭,其中將近6成都已5、60歲,年輕人這些年的寄養意願逐年降低,寄養家庭已經遠遠不足(每年有數千名幼童需要寄養)。

因為寄養家庭不足,其他家屬也沒辦法照顧,兒盟只好把那名幼童委託保母照顧。更正確的說,其實是拿一個月3萬多元來補助家屬聘雇保母。

據說,那位涉嫌虐童的保母說,「托育的爸媽都會巴結保母」,這是什麼意思?

一般家庭聘雇保母,即使是全天候,仍會隨時關注小孩狀況,如有問題必須隨時處理,而保母如有照顧困難,也會趕緊幫忙,以免他們沒辦法照顧,是不是?

等待出養的幼童給保母照顧,當然就不是這樣了,頂多只有社工一個月1次的訪視。為什麼一個月1次?這是比照一般家庭聘雇托育的訪視頻率,問題是,其他29天呢?誰來關注?

出事以後,說是社工要改成一個月2次或幾次,試問,有用嗎?嚴重虐待,10天半個月就會出事了。

這事情的本質,你看官方今天有出來講,必須清查「等待出養幼童委託保母照顧的人數」,顯然,這是一個有爭議的托育方式,而且也沒人好好檢討,終於在這次出事了。

所有照顧虐待都有照顧不能的問題,當照顧不來,照顧者情緒上來,就可能發生虐待情事。以新聞中的事件來說,涉嫌虐童的保母過去並未有類似紀錄,而且也成為兒盟的等待出養照顧保母(整個兒盟只有10名這樣的保母),顯然先前的照顧紀錄並非那麼不堪。

一個合理的推論,便是這幾個月那名保母照顧幼童有了什麼狀況或困難,又沒有適當監督的力量,才會釀成嚴重虐待情事。

今天看到那位負責訪視的社工被銬上手銬的畫面,實在令人心酸,據說是一位有心幫助弱勢的高材生。

我講過很多次,台灣各方面建設就是一個空殼子,這又是一例。怎麼會,一個立志幫助別人而當社工的年輕人,最後要被收押?

真的,如果把事情講成,喔,大家不要捐款給某某組織!或者,虐童應判重刑!就太想法簡單了。

台灣是什麼樣的社會,竟然自己的幼童沒人要收養,必須等待送到國外,然後等待期間也沒人可以寄養,就只好委託一個平常從事周一到周五,一天10小時的保母,一下子要來全天候照顧可能需要早期療育的幼兒,而且沒有家屬的監督,只有社工一個月1次的訪視?

你說,在沒有類似虐待事件的狀況下,你看到幼童身上臉上有點異狀,但你一個月才來1次,加上保母又說可能是如何又如何,要怎麼懷疑已有虐待情事?尤其最後一個月,保母編了一個理由,說是感冒還是怎樣,在沒有起疑的狀況下,當然就暫停訪視了。

發生這類憾事,難免群情激憤,但問題出在何處,還是要搞清楚,而不是把1、2人或某個組織抓來當罪魁禍首,就以為可以解決問題了。

為什麼台灣人,越來越不願意收養與寄養沒有爸媽疼愛的幼童?這些等待出養的幼童該住在哪裡,由誰照顧?這個事情沒有弄好,於是順水推舟,交給一般托育保母來照顧,然後用一般托育的監督機制來訪視,於是就出事了。

這道理就好像聘雇外籍看護以後,家屬是不是也會看頭看尾,以免有疏忽或虐待情事?仲介也會來看,但不可能每天來,而此案社工訪視那位幼童,就類似仲介訪視外籍看護工作狀況,監督力道當然不夠。

照顧不能,再加上監督不足,便容易出現虐待情事。

本文獲沈政男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如果明天就投票他能贏!」避險基金大佬預言川普贏面大 Fed將慢慢降息
普丁發出核武威脅的一石二鳥之計: 拉抬自身大選聲勢 回應美對烏最新軍援
兒虐案社工遭上銬逾130團體聯署抗議、基層心寒 衛福部補破網:出養童納幼兒專責醫師

看更多相關新聞
【獨家】沉默數日發聲捍衛權益 受虐男童家人錄音聲明曝光
保母虐童案社工遭上銬!于美人不忍開砲了:認識很多善良的社工
剴剴之死/女社工上銬「偵查隊長申誡懲處」基層炸鍋!預告「這公文」要來了
虐童案未在30天提檢討 衛福部:接獲通報時童已死亡
兒虐案卸責 林志嘉惹怒社工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