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怎麼辦?低血壓標準多少?症狀有哪些?低血壓改善吃什麼?

低血壓問題,相對於高血壓,較少被正視。雖然低血壓不算是一種疾病,但可能是其他疾病或藥物引發的症狀,還是不能輕忽。究竟低血壓標準是多少?低血壓原因、症狀有哪些?低血壓、低血糖差別是什麼?低血壓改善怎麼辦?低血壓可以吃什麼?跟著Yahoo奇摩顧健康一次掌握。

Woman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by using digital sphygmomanometer with empty white notebook or diary on the desk at home. Medical and healthcare concept.
低血壓在年輕女性身上尤為常見,可能有疲倦、頭暈、心悸、視力模糊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致死,不可不慎。(示意圖/Getty Images)

大家一定都對高血壓這個名詞不陌生,但血壓究竟是什麼?數值多少算是高血壓?多少算低血壓呢?國健署指出,血壓是指血液流動時,衝擊血管壁所引起的壓力,會根據年齡、情緒、活動狀況或疾病而有變動。一般來說,血壓正常值是收縮壓(心臟收縮時的血壓)120mmHg、舒張壓(心臟舒張時的血壓)80mmHg,紀錄時會寫作120/80mmHg;倘若血壓範圍在120/80~140/90mmHg之間,就屬於高血壓前期,代表較有可能發展為高血壓。

至於低血壓的標準,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表示,如果成年人多次測量血壓,收縮壓皆在90~100mmHg以下、舒張壓在50~60mmHg以下,或是血液透析中血壓下降超過30mmHg,便可定義為低血壓。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月刊提到,低血壓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慢性低血壓」、「姿勢性低血壓」和「器質性低血壓」。

慢性低血壓是指某些人的血壓長期偏低,尤以年輕女性較為常見,普遍找不出特殊的病因,可能跟本身的體質有關。而姿勢性低血壓是指人在變換躺、坐、站等不同姿勢時,所導致的低血壓。器質性低血壓則是因為心因性功能失調、體循環量減少、血管或神經功能失調(如自律神經功能失調、迷走神經性失調、頸動脈竇過度敏感)、藥物(如抗帕金森藥物、抗高血壓藥物、三環抗憂鬱劑等)、代謝性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如糖尿病、腎上腺功能不足)等特定病因,所造成的低血壓。

綜合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及啟新診所的衛教資料,低血壓症狀因人而異,有些人沒有症狀,有些人則可能出現疲倦、頭暈、視力模糊、心悸、噁心嘔吐、臉色蒼白、冒冷汗、呼吸困難、胸痛、腹痛、抽筋、心臟缺氧、心律異常、動靜脈廔管阻塞、腸胃道缺氧、失去知覺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死亡,萬萬不可大意。

延伸閱讀》嚴重低血壓 恐因血液不足休克

相信各位或多或少聽過低血糖,由於低血壓、低血糖部分症狀相當類似,不少人會分不清楚。低血糖顧名思義,是指血糖太低,與飲食習慣和服藥情形息息相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示警,進食量過少、未進食、延誤用餐、空腹運動、運動過度激烈、運動太久未補充食物、口服降血糖藥、胰島素使用不當或過量時,均有可能引發飢餓感、頭暈、發抖、冒汗、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等低血糖症狀,嚴重時還會出現昏眩、昏迷、意識不清、視力模糊、語無倫次、焦慮不安等情形,大大影響身體機能。馬偕紀念醫院補充,意識清楚的低血糖病人,應迅速補充含葡萄糖且易吸收的食物,比如一杯果汁、一湯匙蜂蜜,以讓低血糖症狀盡快獲得改善;已經意識不清的話,則應立即送醫注射葡萄糖水,絕對不要冒險亂吃東西。

相關新聞》台中男用餐突「石化」畫面曝 眾人嚇傻!低血糖惹禍清醒「忘光光」

接著你應該想發問,遇到低血壓怎麼辦?有什麼緊急改善低血壓的辦法嗎?對此,《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說明,長期低血壓的人,當務之急是要排除器質性低血壓的可能;要是低血壓非因特定疾病導致,患者本身也沒有明顯的症狀,通常不需要積極治療;不過,若有特殊病因,務必就醫尋求專業協助,找出病因才有機會根治低血壓。

日常生活中,如想改善低血壓的情況,統整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馬偕紀念醫院和啟新診所的說法,在生活、飲食及運動習慣方面,可多加注意以下事項:

  • 測量血壓:日常生活中,經常測量血壓,並注意血壓變化。

  • 充分休息:勞累會使血壓更低,保持規律生活,不要過勞、熬夜,睡覺時枕頭也不要太低,有助於改善低血壓。

  • 留意洗澡水溫與時間:洗澡水溫43°C左右為佳,可以幫助血液循環,同時改善低血壓症狀;但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建議洗三分鐘後先休息一下再洗。

  • 避免突然改變姿勢:起床時,不要猛然起身,確定身體平衡後,再緩緩起來;撿地上東西時,不宜直接低頭,應先蹲下,再慢慢完成撿拾的動作。

  • 注意環境和穿著:少待在悶熱的環境裡,以免血管舒張、血壓下降。少穿戴太緊的領帶或高領衣物,防止壓迫到頸動脈竇,造成血壓驟降。台北榮總護理部另建議,穿著彈性襪,可以預防姿勢性低血壓。

  • 多喝水並加強營養:多喝水,適量攝取鹽分、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有利於緩解低血壓引起的不舒服症狀,雞蛋、乳酪、牛奶、魚肉、堅果、黑芝麻、柳橙、草莓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 少吃降壓食物:芹菜、冬瓜、綠豆、苦瓜、洋蔥、蘿蔔、海帶等,皆屬降壓利尿食物,建議有低血壓困擾的朋友不要太常吃。

  • 適當運動:運動可以調節神經系統、增強心血管功能,進而改善低血壓。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

高的那個血壓(收縮壓)高一點沒關係,因為低的血壓(舒張壓)正常比較重要?(衛福部國健署)
居家低血壓的自我照顧(台大醫院北護分院)
慢性低血壓(家庭醫學會《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月刊,陳世偉、楊逸菊)
低血壓(啟新診所)
糖尿病低血糖處理Q&A(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低血糖(馬偕紀念醫院)
低血壓注意需知(馬偕紀念醫院)
彈性襪使用需知(台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